中醫人何去何從? |
 |
◎中醫人 |
 |
 |
 |
考試院為了提升中醫師的素質,終於要在民國100年廢除中醫特考,將來只能由正統醫學院培育出來的醫學生,在教學醫院實習完整的中醫實習學分後,才能報考中醫執照,這也是我們長久以來的心聲與希望! 99年,前任衛生署署長突然在媒體前說,中醫系雙主修中、西醫的學生不得報考西醫執照,不禁令人感到疑惑?若是為了培育更多優秀的中醫師,政府可廣設國立中國傳統醫學系或學士後中醫系,並提倡中醫正確之觀念,衛生署應該要加強取締地下電台或電視台廣告不實之節目。「醫師法」中明文規定「凡修滿西醫學分,且在教學醫院修滿西醫實習學分,得以報考西醫執照」。我們修中醫學分,也有修滿教育部規定的完整二百多個西醫學分,為什麼不得報考西醫執照?況且考上中醫執照後,再與許多醫學系畢業生一起競爭考西醫執照,難道考試院對我們有特別關照?外界質疑我們畢業後領有中醫、西醫兩張執照,可曾有人關心注意到中醫系學生畢業後走中醫的出路!在教學醫院裡中醫住院醫師的名額有多少?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前四屆的學長們,在戒嚴時期保守政治風氣的時代,堅定地爭取兩張執照報考資格;而在中國醫學史上,我們更有義務保存中國傳統醫學並光大之。為什麼大陸、日本、韓國同時學習中、西醫的醫師沒有這些問題?夜深人靜時,中醫人何去何從?!捫心自問,情何以堪! 前中國醫藥學院馬光亞老師已逝世五年,他老人家最後一本著作《臨床與經驗實錄》前言所提,在在都是叮嚀。前總統府資政、前中國醫藥學院陳立夫董事長,這位支持中醫最有力的大老也仙逝十年;大老們相繼辭世,中醫人何去何從?已經畢業幾屆的中醫人們,是否該有所作為? 自己進入中醫的領域前,從未接觸過中醫書籍,也從未看過中醫;猶記得大學聯考放榜,老師見到我第一句話:「成績那麼好,為什麼要去念中醫系?你要不要重考或轉系!」當時的我,非常單純的認為當個中醫師是很不錯的。 旖旎春風,細碎嬌柔的巧笑聲中沒有醫學生的份;詩夢琴酒、恣歡恣狂的年少更是沒有我們中醫系學生的份。醫學院老師對課業的要求標準和醫學系的同學一模一樣;當西醫重要科目大體解剖、組織考完後,圖書館前聚集一群醫學系同學高談闊論;中醫系學生必須還要研讀中醫《內經》、《難經》、《傷寒論》。不可否認的,要求一、二十歲的少年們苦讀深奧的中醫典籍,實是超過年輕人所能理解;要求血氣方剛的少年們終日坐在書桌前研讀生理、藥理、病理;埋首於顯微鏡底下,努力的辨識組織切片中哪些是正常、哪些是異常?……實是痛苦;所付出的代價、心中的苦、其中冷暖實非一般大學生所能體會,更不能被社會大眾所能理解。「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是勉勵我們的一句話,這也是鼓舞我們在繁重的中、西醫學業壓力之下,所能自我解嘲與安慰的。 畢業當時,在教學醫院裡中醫住院醫師的名額非常少,努力爭取錄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住院醫師,但卻必須承受長輩莫大壓力與不解,經過一番堅持與溝通,終於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內心非常佩服那些經過三年,辛辛苦苦拿到西醫專科醫師資格的學長姐,放棄外面診所優渥的收入,拿不到診所三分之一的薪水,卻願意回到中醫部門當中醫住院總醫師,他們所承受的經濟壓力與家人不諒解應該高於我數倍。 猶記得剛剛開始當中醫住院醫師,剛開始接觸臨床時,心中充滿疑惑?到西醫訓練當一年西醫住院醫師,曾經值班時遇到一位DKA(血糖太高造成的酮酸血中毒)的病人,就算是第一年住院醫師,只要照著西醫內科聖經教科書處置,一手IV(點滴)灌水,一手IV(點滴)調胰島素劑量,沒有一個人敢說你不對!而為什麼在中醫看同一種病,不同主治醫師卻開立不同處方用藥,就算是主任的病案討論會,大家也會激烈攻防,各自提出自己看法與處方,當時真是令人無所適從。其中最經典病案,如同韓劇「大長今」裡的一段劇情,描述三個病案之處方異同,可由此解釋中醫所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之理論,這是因為中醫辨症和西醫辨病思考模式與理論基礎完全不同的關係。這也是以前在醫學院上課時,老師告訴我們:「最寶貴的是醫師的腦袋,再便宜的藥都是可以治病的。」古人云:「學醫三年,天下無不可治之病,治病三年,天下無可用之方」,病人是不會照著教科書生病的。 進入中醫的領域慢慢地體會到中國人的智慧;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其中的美、其中的藝術,真是值得每個人去細細研究與了解的。跨入門檻進入中醫這個殿堂,也只不過20個年頭,唯一的想法是「中醫是永遠學不完的;值得終其一生努力不懈的學習。」長期以來中國傳統醫學並不受到重視,甚至是輕視。由於前美國總統訪問中國大陸時,見到中醫針灸麻醉開刀,而在國際間引起震撼,掀起一陣學習中醫的熱潮;現在美國、德國、巴西等國許多醫師紛紛到長庚醫院中醫部門學習針灸,並開始探討傳統醫學的奧秘,這些都是我們所樂意見到的。 如今社會民眾要求便捷快速,甚至連疾病的治癒也是如此,社會大眾只要求病痛快點好,一次門診拿一個月的中藥,人們忘卻了一句中醫至理名言「治三年之病,需求七年之艾。」也曾聽過許多學長姐們感嘆:「醫生不是神,不可能包病、包醫。」在患者要求速戰速決的同時,同時也傷害了自己的身體。人體有其正常免疫系統防禦;例如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病毒,並沒有特效藥,只要多休息、多喝開水自然痊癒,如果過度使用藥物,要求快速解決流鼻涕、頭痛、咽喉痛等等症狀,反而抑制人體之正氣使之不足以對抗外邪,患者反更易受到外邪侵害。疼痛是一種身體所發出的警訊,若不讓使用過度的身體組織休息,熱敷或按摩酸痛部位使氣血循環順暢,一味使用止痛藥,只是治標不治本。 日前聽說表現優異且對中醫充滿熱誠的你將遞出辭呈,傾聽過你的想法、難處與理想,內心深感無奈,但是卻只能尊重每個人的狀況與意願。我相信不論身處何處,只要對中醫仍充滿熱誠,就能夠當中醫與西醫之間溝通的橋樑,期許將來有一天,你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正如一句西諺所言「選擇您所愛的,愛您所選擇的」(Choose your love and love your choice!) 當初一念之差,放棄一直嚮往的台大多采多姿大學生涯,而選擇了中醫系。不管將來會如何?可能在教學醫院工作忙碌之餘,忘了讓心去感動;也有可能在醫界裡撞破頭,自己一個人摸索前進。但現在的我仍然可以堅定地說:「我並不後悔,在繳交志願卡最後一秒將「中醫系」當成我的第一志願。」(本文作者為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送給即將面臨抉擇的你∼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嘉義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