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第三期 97年3月1日發刊
達文西手臂專刊
長庚技術學院師生原住民部落探訪記
◎長庚技術學院學務處總教官 蔡正常
96年10月26日至28日共3天2夜,個人有幸繼92年花蓮縣卓溪鄉布農族古楓部落探訪、93年新竹縣五峰鄉賽夏族矮靈祭及95年尖石鄉新光部落社區營造體驗後,又再一次伴隨師生一行共人,造訪了宜蘭縣大同鄉泰雅崙埤部落,這次的主題是「生態探索」。這次的活動在大家的努力,及老天爺的幫忙(沒下雨)之下,順利圓滿的完成。當日回到家,因為實在太累了,只記得晚餐後就進入夢鄉了,次日上班打起精神,處理完辦公桌及電腦中滿滿的公文後,泡了杯濃郁的烏龍茶,這時腦中呈現出崙埤部落行的點點滴滴,心中更是充滿無限的感動,便提起筆來把它記錄成甜美的回憶。
大地之愛
這次的主題是「生態探索」,在行前就瀏覽了崙埤部落的相關資料,大概略知一二,不過親自去體驗後,不禁要對當地居民致上最敬禮,在崙埤部落內有一條溪命名九寮溪,早年因環保意識及公權力不彰,居民們濫墾濫伐,捕殺野生動物等屢見不鮮,使得九寮溪生態遭受無情摧殘,但幾年前部落村民們開始覺醒反思,他們知道祖先所遺留的無價資產,再不加以珍惜,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也對不起後代的子子孫孫們,因此他們開始自組協會,書寫企劃案向政府機關申請經費,並且號召年輕族人共同投入生態保育的行動,經過一番努力,現在九寮溪生態盎然,復育的台灣原生種植物百餘種,溪中也有魚兒在悠游,當地的導覽人員還說:「我們現在所看見的僅是一小部分而已,往後他們還有其它的永續計畫。」看到他們在有限的資源下,還能維持著對生態保護的執著,不禁令人佩服與讚嘆,雖然,我們生活在資源取得方便的環境裡,卻不懂得珍惜,真是慚愧。人不一定能勝天,但人與天、人與地彼此互相尊重,天地人合而為一,不是不可能的,崙埤部落的九寮溪不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嗎?對世間的人事物,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彼此關懷、尊重、包容,成就一個祥和的家園,哪還會有怨懟與仇恨存在?深值吾人省思。
文化傳承
崙埤是一個泰雅族的原住民部落,在那裡我看到他們對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做得非常完好。社區中有一座泰雅生活館,是今年3月在政府補助下興建落成啟用的,裡面介紹了泰雅族文化的發展源流外,還有泰雅婦女精美的手工藝展示,可以引導我們很快認識泰雅族的文化之美。在活動中也安排部落大學的講師,也是崙埤部落的婦女先進,來教導我們學習編織泰雅幸運飾物,除讓我們佩服泰雅婦女的刻苦耐勞之外,也見識到她們巧奪天工的好手藝。部落裡的國小、教堂、行政區所在的相關公務機關等建築物,都融入了泰雅族文化元素,只要踏入這個地區,便能很快融入情境,也在告訴你這是一個屬於泰雅文化的寶地。還記得當我們抵達部落的第一天,放下行李後,部落族人便熱情的列隊迎接我們,並由族中耆老用泰雅族的傳統為我們祈福,儀式簡單隆重,最後還用民俗吉祥草編織成的掃帚,讓我們每個人虛心接受耆老「打屁股」,當地人士說:耆老打得越用力表示會越平安,當然我也不免俗的要求耆老用力的打(我是虔誠的、衷心的祈求一切平安),感謝耆老為我們祈福,據說我們去之前當地天天下雨,但在我們3天的探索行動中卻是天氣晴朗、秋高氣爽的,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誠則靈。部落行讓我有很深的感動,雖然原住民生活條件普遍不如都市,但他們對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竟是如此的執著且落實,相對於這樣的執著,一般人對這片土地的輕忽與漠視,是該好好檢討一下才是。
長庚之光
這次探訪的學生之中,正巧有兩位學生與崙埤部落有極深的淵源,一位是念貞同學,她是崙埤部落長大的,父母親非常的和善,在部落經營便利商店,父親常年投入社區文化營造,是一位非常熱心公益的先進,在我們的活動中,不時運用廣播系統為我們宣傳,他也參加了我們的結業式,我也邀請他為同學勉勵,並代表學校致贈紀念品一份以示謝忱。另一位雪翎同學,我對她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學校中的幾次歌唱大賽,她的天籟金嗓真是美呆了,往往能技壓群雌,她的父母均為教育人士,都在當地國中小學服務,真是書香門第出才女。在27日晚上,我們配合當地教會的週末活動,當晚是他們青年團契的時間,節目當中展現了原住民青年們對主耶穌的那份虔誠與青春活力。當然我們長庚同學的表演也贏得滿堂采,念貞與雪翎的原住民舞蹈、雪翎的泰雅天籟獨唱,是那麼的自然而充滿自信,我忍不住偷偷看了她們的父母一眼,從他們的臉上,我知道他們很滿意也很得意,這時我也不禁抬起頭、挺起胸,用我的眼神環視全場並告訴大家,我是長庚技術學院的師長,她們是我的學生,我以她們為榮。
經師人師
護理系謝瑩滿老師在我第一次參加古楓部落探訪時,便留下極深刻的印象,那次的活動中,安排了獨居老人的訪視,我有幸隨謝老師帶學生到個案家中,到老人家中時,那環境給人的感覺是不友善的,狗不斷的叫著,或許是屋內有久病臥床的老人吧!髒亂有異味。這樣場景讓我有恐懼感,我想對隨行的準護士同學們大概也是吧,但謝老師卻是輕聲細語的,又噓寒問暖的(其實事後多年的觀察,謝老師其實嗓門蠻大的),又翻身拍背的,真是令人感動,那種視病猶親的態度展現無遺,對準護士的同學們真是一頁活生生的教材,有人常說經師易得,人師早已作古了,我要告訴大家:「不對!」長庚技術學院的瑩滿老師就是一位經師與人師,我們學校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師呢!這次謝老師情義相助,加入我們的行列,只見謝老師每個活動都全程參與,並且不遲到、不早退,幫大家準備宵夜,還幫同學盛麵、盛湯的,社區衛教時更運用大聲公去部落廣播,呼籲民眾關心健康,踴躍參加我們長庚技術學院的活動,凡此種種,一再的令我感動萬分,瑩滿老師─謝謝妳。
反思回饋
學校自83年起,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私人捐助原住民學生免費就讀五專,迄今畢業人數約2,500人,獎助金額逾十餘億元,受益家庭無數,是個真正落實「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偉大企業家,功德無量。原住民學生或許是受了原鄉生長環境的影響,普遍都擁有一顆樸實純真無邪的心,還有著刻苦耐勞的特質,也有與生俱來的天籟嗓音及舞蹈細胞,為校園中注入了一股青春活力,也深受全校師生的喜愛,但也有部份同學受到時尚的誘惑和影響,早已忘卻創辦人助學的期許。個人要大聲呼籲原住民的同學們,想想妳們原鄉先民早年不畏環境險阻、打拚奮鬥安居落戶的精神,想想卑南族的張惠妹是如何成為歌唱天后的,想想台啤籃球隊林志傑如何成為SBL的MVP,也許妳們會認為是他們也太神了吧!那容我再舉一個例子吧,學校的趙一先老師來自於賽夏族,當年求學的環境不如現在,但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完成碩士學業,在學校當老師,連英文也是講得頂呱呱,現在也在進修博士學位中。各位親愛的原住民同學,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要自艾自憐,打起精神,把握當下充實自己,努力開創屬於自己美好的前程,不要辜負創辦人的德政。祝福妳們健康、快樂、學習成功,也希望有機會能再度隨行一起去探索原鄉文化之美。 
         
 
封面故事
達文西機器手臂於婦產科之應用
病態性肥胖的手術治療
機器人「開心」不再是夢想
達文西的微笑∼再談達文西機器手臂於前列腺根除手術
新聞紀要
關懷獨居老人歲末圍爐活動紀實
聰動成長團體衛教講座∼教您如何預防阿茲海默症
中醫保健講座∼談手腳冰冷怎麼辦
醫療時論
世界兒科醫學會及投票權保衛戰
醫學報導
骨質疏鬆症骨折的治療模式
蔓越莓與抗凝血藥(warfarin)之間的交互作用
特別報導
長庚護理之家春節關懷系列活動
心靈點滴
致安安爸爸的一封信
長庚技術學院師生原住民部落探訪記
中醫報導
談雷射針灸減肥的優點
嘉義院區報導
嘉義長庚榮獲2007年子宮頸癌預防篩檢品質 全國第一
養生文化村報導
新家庭關係∼充滿年味的大團圓
發現長庚之美
綠草如茵藍天乍現
病人安全
應用條碼資訊系統提升急診病患安全
增刊目錄
親愛的,2008我在醫院圍爐!
來自三民鄉的微笑—偏遠地區義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