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第三期 97年3月1日發刊
達文西手臂專刊
機器人「開心」不再是夢想
◎林口長庚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黃耀廣 ◎林口長庚心臟外科主任 蔡峰鈞校閱
傳統的心臟外科手術,包括了正中胸骨切開術及體外循環器的使用,病患術後需要長時間的心肺復健,而且需要3到6個月後方能回復工作。為了增進手術效果及減少病患痛苦,林口長庚心臟外科發展內視鏡及微創手術已久,從早期的心房中膈缺損修補術,到技術複雜的內視鏡心臟內腫瘤切除術、僧帽瓣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皆包含在內。然而,主刀者只能觀看平面的電視螢幕來操作,立體解剖深度較難拿捏,尤其是需要精密的縫合技巧的重建性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術),受限於有限的操作角度及內視鏡手術器械的限制,傷口雖然較小,手術時間反而延長許多,甚至需改成傳統正中開胸手術以確保手術順利完成。
機器人手臂「達文西」技術的發展,正是試圖解決上述外科手術所面臨的限制。機器人手術和現在一般內視鏡手術有什麼不同呢?可以分為以下三點:
1.利用3D立體影像,可使畫面呈現更逼真,更趨近正常肉眼觀察的解剖構造。
2.使用可360度轉動的機械手臂,讓操作角度限制消弭於無形。
3.遙遠控制,則可允許醫生舒適地坐著操作機械手臂進行手術;此外透過電腦程式設定修正,正常手部的顫動在機械手臂執行時卻完全不會顯現出來,如此一來,原本傳統心臟手術下困難的縫合技術,變為可行。
然而,不是所有心臟病病患都適合機器人手術,什麼樣的病患適合機器人心臟手術呢?
1.較小範圍的冠狀動脈疾病:機器人手臂目前是應用在左冠狀動脈的重建為主,利用機器人手術在重建右冠狀動脈較困難。
2.僧帽瓣和三尖瓣手術。
3.心房中膈修補、心內腫瘤切片,和心內異物移除等等。
有些狀況不適合機器人心臟手術:
1.傳統心臟手術的禁忌症:如末期癌症、顱內出血等等。
2.肺部功能不良或是嚴重肺沾黏:機器人心臟手術需要病患單肺呼吸,經過胸腔而進行手術。如果病患有嚴重的肺沾黏或嚴重的肺功能不良,不適合進行機器人手術,而應改行傳統心臟手術。
3.廣泛性冠狀動脈疾病,例如三條冠狀動脈都狹窄:此時以傳統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可以達到完全的心血管重建。
4.其他狀況不適合機器人手術:如兩側股動脈阻塞或狹小、胸廓畸形等等。
林口長庚心臟外科在長庚大學前校長張昭雄的支持下,於民國1991年由林萍章主任完成第一例微創心房中膈修補術及微創僧帽瓣手術。在1997年月更舉行「國際微創開心手術研討會」。歷經近10年的發展推動,微創手術及內視鏡手術已成科內手術常規。本院於2006年引進達文西機器人系統後,已在2007年2月由蔡峰鈞主任,完成第一台「達文西機械手臂使用於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目前機器人手術系統在臨床實用性上,有待時間證明,但其遠距操控、靈活的器械關節活動、逼真畫面呈現、器械運作的極佳穩定性及節省人力的精神,機器人手術在未來勢必會蓬勃發展。 
         
 
封面故事
達文西機器手臂於婦產科之應用
病態性肥胖的手術治療
機器人「開心」不再是夢想
達文西的微笑∼再談達文西機器手臂於前列腺根除手術
新聞紀要
關懷獨居老人歲末圍爐活動紀實
聰動成長團體衛教講座∼教您如何預防阿茲海默症
中醫保健講座∼談手腳冰冷怎麼辦
醫療時論
世界兒科醫學會及投票權保衛戰
醫學報導
骨質疏鬆症骨折的治療模式
蔓越莓與抗凝血藥(warfarin)之間的交互作用
特別報導
長庚護理之家春節關懷系列活動
心靈點滴
致安安爸爸的一封信
長庚技術學院師生原住民部落探訪記
中醫報導
談雷射針灸減肥的優點
嘉義院區報導
嘉義長庚榮獲2007年子宮頸癌預防篩檢品質 全國第一
養生文化村報導
新家庭關係∼充滿年味的大團圓
發現長庚之美
綠草如茵藍天乍現
病人安全
應用條碼資訊系統提升急診病患安全
增刊目錄
親愛的,2008我在醫院圍爐!
來自三民鄉的微笑—偏遠地區義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