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照護的特殊需求與追蹤 |
 |
◎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新生兒科專科護理師 江巧琴◎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楊鵬弘校閱 |
 |
 |
 |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不管政府用多大的利多來鼓勵生子,但是在生活緊張、家庭壓力與經濟負擔過重下,非但生育率依然不高,早產兒的發生率卻不降反增。母親懷孕年齡過高、工作負擔過重、身體狀況不佳等等因素,都容易使腹中的胎兒提早出生。期待中的新生兒一出生卻無法平安帶回家,需要面臨加護病房中多重的考驗,亦需付出高額的健保醫療給付;對於有併發症的早產兒,後續則仰賴長期追蹤,且面對將來輔助醫療的需求,有身心障礙的早產兒,更是增加了社會成本與負擔。因此在醫學中心提供一個高水準的照護環境,擁有安全、舒適與人性化的新生兒加護病房,更為救治早產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子宮是溫暖而安全的環境,胎兒在母體內藉由胎盤與臍帶的運輸獲取營養,在羊水的保護下,住在不分晝夜且寧靜與陰暗的環境裡,能使母體內生長的胎兒不受外界的干擾。一旦胎兒提早出生,先天不成熟的生理器官與免疫能力,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緊密的照顧。但加護病房的環境不同於子宮內的環境,早產兒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與干擾。加護病房中強烈的治療燈光,影響早產兒的視覺發展,呼吸器、注射幫浦的警報聲音、環境的吵雜聲音,也多少影響了早產兒的聽覺發展,加上無數次的護理照顧與醫療處置,都干擾著早產兒的睡眠與能量的耗費,因此醫界一直致力於改善加護病房的環境,使其利於脆弱的早產兒發展。 提供早產兒的療護,適當的環境是很重要的。新生兒加護病房環境的改善上應多加注意,首先避免長期與過度的燈光刺激,燈光照明上,可使用微調開關設計,來降低床邊的燈光,使用眼罩或保溫箱上遮蓋黑色罩布,可以避免早產兒接受到過度燈光的刺激。在音量管控上,可以用噪音分貝機來監控,以提醒工作人員減低人為音量,調整儀器的警報音量,或為早產兒戴帽子,可覆蓋其耳朵以降低接收的分貝。在護理照顧上,給予適當的安撫與減少多頻率的護理干擾,執行比較長時間侵入性的醫療處置時,可給予適當的鎮靜劑使用,以減少早產兒因壓力引起的哭鬧不安,也避免其過度消耗能量。當早產兒有不舒服的壓力反應時,應終止所有的干擾,提供安撫以消除其不安,能有利於促進早產兒的平靜與睡眠。 除了改善加護病房的環境刺激外,也該注意到在早產兒發展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所提供神經行為發展的追蹤與評估的訊息,包括:頭、頸、軀幹與四肢的肌肉張力;吸吮、抓握、擁抱、跨步等原始的反射;以及在接受外界刺激時,其聽覺、視覺的反應如何?以觀察早產兒的行為反應與警覺意識的能力。依據發展評估的結果,可以提供做進一步神經學檢查之參考,並且應該依照指示定期追蹤早產兒腦部超音波、視網膜、聽力、視力、語言與運動發展的情況。對於有疑似發展障礙的早產兒,應儘早會診復健科進行早期療育,使早產兒的動作發展能趨於正常。 提供有利於早產兒發展的加護病房環境,不僅是考慮設備上的完善,也必須要有高度警覺性與敏銳觀察力的醫護人員,提供早產兒人性化的照顧。早期發現問題與及時接受早期療育,可以減少早產兒的學習與發展障礙,以期待早日迎頭趕上同年齡兒童的生長發展。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醫學節日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