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心臟病死亡率南高於北,高雄長庚見證冠心症治療「心」奇蹟

2014-11-13高雄長庚
「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術後成效優異、風險更低,讓血管回春可分解材質幫助患者拋開負荷、重拾健康,心臟不再感覺「束條條」

●「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有效恢復血流暢通後可逐漸被人體吸收,幫助患者拋開負荷
●新治療實證患者兩年追蹤血管功能恢復良好、回復血管原有彈性、大幅改善術後生活品質
●長庚團隊參與國際臨床試驗,國內最大規模、超過40位案例,見證心導管治療的新紀元

(11月12日)因現代飲食中過量攝入高油高脂,心臟血管疾病已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高雄市因心臟病死亡的比例在五都高居第二。依衛生福利部102年衛生統計,發現25-44歲因心臟疾病死亡率與92年相較呈現上升30%,其餘死因均呈現下降,可見發病年齡層呈現不斷年輕化的危險趨勢。

林口長庚副院長、現任心臟學會理事長葉森洲醫師提醒:「長庚團隊不遺餘力地提高民眾護心觀念,更把焦點放在持續引進國際先進治療技術,投入國際心導管治療研究。」高雄長庚心臟科主任洪志凌表示:「自2012年參與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的國際臨床試驗Absorb Extend,全國共計超過73案例,高雄分院就有40例,是本次國內最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中心,術後治療成效卓越,相較傳統金屬心臟支架,再狹窄率與不良事件發生率雙雙創新低,且根據今年9月14日於美國舉辦的「介入性心血管醫學年會」(TCT)所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ABSORBII一年追蹤顯示:採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術後心絞痛的發生率,相較於全球最佳金屬塗藥支架的25.6%大幅降低至16.4%,將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幫助患者拋開負荷,也提升醫師治療信心。

高雄長庚心臟內科方志元醫師分享其中一例,70歲的辛先生以前簡單爬兩層樓梯就會氣喘吁吁,雖值壯年但經檢查卻已罹患冠心症,期間已經陸續裝置裸金屬支架、塗藥支架等方式,但是平常只要活動量稍微大一點、還是會有心臟”束條條”感覺,也一直還有隨時會倒下的恐懼,經運動心電圖檢查仍有心肌缺氧現象,直到一年半前植入可分解血管模架後,過去因金屬支架「悶悶」的感覺,現在終於體會到拋開負荷的舒暢感,經過一年半的追蹤,辛先生所裝置的模架已完全吸收,血管恢復原有的彈性,現在生活品質更是大幅改善。

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吳炯仁醫師表示:「最理想的冠心病治療方式就是在血管保持暢通彈性卻不留下外來異物。『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堪稱醫師心中最理想治療方式,其置入後的模架維持血管暢通並持續提供血管病灶良好的支撐,功成身退時便逐漸被人體自然代謝分解吸收、不留永久結構 ,因此可逐步恢復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且可以減少慢性血管發炎的現象,進而減少或消除非常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甚至於可以藉由CT或MRI等高階醫學影像儀器觀察血管的狀況(不留殘影),這也是傳統金屬支架不能辦到的。」未來冠狀動脈如果再度發生阻塞狹窄,而需要再次治療時,由於不會受到植入物固定於血管壁而產生干擾,患者未來可選擇的治療方案較多,因此適用對象與病症都較以往更多元,特別適合首次接受心導管治療或對金屬敏感的患者,民眾請先向您的醫師諮詢、評估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