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庚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人本濟世

病人安全政策

就醫安全指南

  • 確認您所要看診的科別及主治醫師。
  • 確認您是先已記下要告知醫師您身體的狀況。
  • 確認醫師完全了解您的主訴。
  • 確認您領取藥物時,能完全了解所服用藥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 確認醫師完全了解您曾對何種藥物過敏反應。
  • 確認您在沒有疑慮之情況下,接受醫療服務。
  • 確認您從醫師、護理人員以及其他醫事人員,對您的健康提供充分的醫療資訊。
  • 您有疑問時,勇於向醫院提出反映及建議。

病人的權利

  1. 公平醫療

    病人有權接受治療,不因種族、宗教、國籍、性別、年齡、疾病、性向、地理位置或社經地位的不同而受到歧視,每位病人皆能公平的接受適當的醫療服務。
  2. 安全照護

    病人有權在安全的醫療環境接受診療照護。
  3. 告知說明

    病人及主要照顧家屬有權詢問並得知負責治療醫師或其他負責醫療人員之名字,以及與病情相關之訊息。
  4. 知情同意、拒絕權利、第二意見

    病人及主要照顧之家屬有權參與診療照護過程之諮商與討論,並決定治療方式,包括拒絕治療及可尋求第二意見的權利。
  5. 持續照護

    病人有權要求醫護人員提供疼痛照護,疾病照護、用藥、飲食或生活等之衛教指導以及出院後居家照顧等相關資訊與醫療服務。
  6. 安寧療護

    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或家屬有權決定及改變是否在病危時施行心肺復甦術以及放棄或停止維持生命之治療。
  7. 尊重隱私

    病人之隱私、病情資料與紀錄均被本院尊重及依法妥善保管並保密。
  8. 資訊提供

    病人有權依法申請自己的病歷複製本、診斷證明書與醫療費用明細表。
  9. 申訴服務

    人對本院有任何抱怨或建議,有權向醫院提出申訴並得到回應。
  10. 專業服務

    本院員工均佩戴識別證,若未配戴識別證者,病人可以拒絕其所提供的服務。

病人配合事項

  1. 病人有權接受治療,不因種族、宗教、國籍、性別、年齡、疾病、性向、地理位置或社經地位的不同而受到歧視,每位病人皆能公平的接受適當的醫療服務。
  2. 請病人和其家屬積極參與決定治療方針,並協調共同的意見,在決定簽署同意書、契約書或接受治療與否之前,
    請充分了解其內容以及各種治療方法可能造成之結果。對於各項醫療處置若有疑問請向負責照護之醫護人員提出。
  3. 請病人和其家屬配合醫師之醫囑進行治療、辦理出院或轉院,珍惜醫療資源,妥善利用醫院之各項設施。
  4. 請配合醫院之就醫規定或作業流程,勿要求醫事人員提供不實的資料或診斷證明,遵守醫院門禁、感染管制措施,不在院內吸菸及嚼食檳榔等,
    避免影響整體病人照護或他人權益。
  5. 請您支付屬於自行負擔的醫療費用,若有困難,請洽本院社服部門或負責照護之醫護人員。
  6. 本院提供個人物品保管場所,供病人及家屬放置個人財物,無承擔個人財物遺失或損壞的責任,請病人或家屬自行妥善管理隨身財物。
對於本院之病人權利與責任有任何疑問或建議,歡迎向本院人員反應本院將竭誠為您處理!

111-112年度醫院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

目標一  促進醫療人員間團隊合作及有效溝通

  1. 建立機構內團隊領導與溝通機制,落實醫療人員訊息有效傳遞並促進團隊合作。
  2. 落實病人於不同單位間共同照護或是轉換照護責任時訊息溝通之安全作業。
  3. 加強於困難溝通情境之病人辨識及交班正確性

目標二  營造病人安全文化、建立醫療機構韌性及落實病人安全事件管理

  1. 營造機構病人安全文化與環境,並鼓勵員工主動提出對病人安全的顧慮及建議。
  2. 提升醫療機構韌性,保護醫療場所人員免遭受暴力侵害。
  3. 鼓勵病人安全事件通報,運用人因工程之概念,強化病人安全事件改善成效。

目標三  提升手術安全

  1. 落實手術辨識流程及安全查核作業。
  2. 落實手術輸、備血安全查核作業。
  3. 落實手術麻醉整合照護,強化團隊合作
  4. 預防手術過程中不預期的傷害。

目標四  預防病人跌倒及降低傷害程度

  1. 團隊合作提供安全的照護與環境,以降低跌倒傷害程度。
  2. 評估及降低病人跌倒風險。
  3. 跌倒後檢視及調整照護計畫。
  4. 落實病人出院時跌倒風險評估,並提供預防跌倒及預防或改善衰弱之指導。

目標五  提升用藥安全

  1. 推行病人用藥整合。
  2. 加強使用高警訊藥品病人之照護安全。
  3. 加強需控制流速或共用管路之輸液使用安全。

目標六  落實感染管制

  1. 落實人員之健康管理。
  2. 加強抗生素使用管理機制。
  3. 推行組合式照護的措施,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4. 定期環境清潔及監測清潔品質。
  5. 建立醫材器械消毒或滅菌管理機制。

目標七  提升管路安全

  1. 落實侵入性管路之正確置放。
  2. 提升管路照護安全及預防相關傷害

目標八  改善醫病溝通並鼓勵病人及家屬參與病人安全工作

  1. 鼓勵民眾關心病人安全,並提供民眾多元參與管道。
  2. 運用多元或數位模式,改善醫病溝通,並推行醫病共享決策。
  3. 提升住院中及出院後主要照顧者照護知能。

目標九  維護孕產兒安全

  1. 落實產科風險管控。
  2. 維護孕產婦及新生兒安全。
  3. 預防產科相關病人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