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香港易女士來臺接受下顎缺損顯微重建手術 記者會

2013-12-26長庚醫療團隊
易女士是2010年香港旅遊團在菲律賓遭警匪挾持槍戰的受害者,由於子彈貫穿臉與頸部而造成了下顎骨以及其周圍組織的嚴重傷害,在馬尼拉經緊急處治情況穩定後、送回香港接受後續重建治療。

由易女士口述及她所提供在香港治療的部份病歷中得知,她在這三年中共接受了由整形重建外科以及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所進行的包括二次顯微重建組織移植重建、以及多次的臉頸部整形手術。但由於最關鍵的由右下腿所取下用以移植重建下顎骨的腓骨並沒有成功存活,以致於口唇、下巴及下臉部外觀變形、功能障礙;之後再到處求診仍未獲得她所期待的結果。因而今年秋天經輾轉介紹到臺灣長庚醫院求診。

長庚醫院為她診治的醫療團隊由整形重建外科及口腔顎面外科組成。術前的評估發現下顎骨缺損的一段約八公分,主要在右側且橫越過中點;殘留的兩側下顎骨因中間段缺損失去支撐,因而分別向內、向上位移、再加上殘留的右側下顎骨已完全沒有牙齒、形成對恢復上、下顎正常咬合的重建挑戰。口內、下巴及頸部組織則因原槍傷、多次手術及感染,業已產生嚴重的疤痕攣縮,皮膚組織不易放鬆。而且將做為顯微重建手術所需、常規使用的頸部小動脈、靜脈,也因前述相同原因以及已被之前的二次顯微手術銜接血管所使用,以致無法再用。因而必需由其它更為困難的地方去尋找適合使用的動靜脈來縫接供應血流。總之團隊認為重建手術雖然複雜度頗高但仍有信心可克服困難,評估成功率應與多年來的統計沒有太大差距。術前的準備包括列印出根據電腦斷層影像所重組的3D模型,提供做為矯正下顎骨嚴重位移及製作鈦金屬重建骨板塑型之用;再者包括頸部核磁共振、血管攝影,與多次反覆會診討論及分工規劃。

十二月十八日早上再度確認計劃無需修改後、手術即開始進行。口腔顎面外科由蔡啓穎醫師帶領的團隊進行臉頸部攣縮疤痕的切除與鬆解,將兩側部份殘留並已嚴重移位的下顎骨復位,之後並以根據術前3D列印模型所形塑的鈦金屬重建骨板之固定。整形重建外科則由魏福全教授所帶領的團隊負責截取左小腿腓骨骨皮瓣,將其切成兩節並形塑成其缺損下顎骨之形狀,移植並固定於鈦金屬重建骨板,並在確認腓骨及以微細血管與之相連的小腿側面皮瓣得以順利到達下巴與頸部交界處,用以重建因鬆解攣縮組織及殘留下顎骨復位後產生的皮膚不足;之後於手術顯微鏡下完成其血管莖的腓動脈、靜脈與左頸部舌動脈、靜脈之微小血管吻合,使移植之腓骨骨皮瓣得以因重新獲得血液供應而能在新的地方存活,達成一次重建整段下顎骨、下巴及頸部交界處皮膚缺損的原定計劃目標。整個手術不包括術前、術後的麻醉準備及恢復共計費時十小時。過程雖然複雜但仍能依術前計劃逐步完成。

術後易女士住進專為照顧顯微重建手術病患而設立的"顯微重建手術加護病房",次日(12/19)近午時分,順利拔除麻醉中使用的氣管插管、並開始經由鼻胃管餵食;術後第三天開始部份經由口進食;第五天(12/23)晨拔除餵食用的鼻胃管、開始全部經由口進食。移植的腓骨骨皮瓣--新的下顎骨及臉頸交界處的皮瓣血流供應維持正常,傷口沒有發炎現象,術後至今一切正常。

以顯微技術進行的各種組織移植手術是近三、四十年來,整形重建手術界蓬勃發展的主要利器。長庚醫院具有先知的遠見,於1980年初即開始常規性的提供這種醫療服務,更由於病例數量最多、服務種類最廣遍及外傷、腫瘤、先天畸形、以及各種慢性困難性傷口的重建,諸多具有原創性觀念、學理、技術、組織的貢獻,早已是國際上公認最大、最完整、最具聲譽的顯微重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