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十期 114年10月1日發刊
暢快酣睡 翻轉人「聲」── 喉科學的新進展
糖尿病年輕化 該如何守護下一代健康?
◎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林嘉鴻
近年來,糖尿病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健康威脅,越來越多年輕族群,甚至兒童與青少年都成為糖尿病患者。這種現象稱為「糖尿病年輕化」,在台灣與全球都愈發明顯。尤其是青少年第1 型糖尿病(T1DM)與青少年發病的第 2 型糖尿病(T2DM),更是醫界與家庭必須關注的議題。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 2025 年的最新照護指引,兒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在診斷、治療與生活管理上的處置都和成人不同,需要更全面與細緻的照護。本文將帶你了解為什麼糖尿病年輕化值得警惕,以及日常生活中可以怎麼做來預防與控制。

為什麼糖尿病會「年輕化」?
造成糖尿病年輕化的原因有很多:
1.生活型態改變:高熱量高糖分飲食、外食比例高、蔬果攝取不足,讓肥胖與胰島素阻抗的風險上升。
2.運動不足:現代孩子多花時間在手機、電腦與課業,缺乏規律運動。
3.家族遺傳:若父母或兄弟姊妹有糖尿病,子女的風險明顯提高。
4.環境與壓力因素:睡眠不足、長期壓力,會影響荷爾蒙與血糖控制。
5.免疫系統異常:第 1 型糖尿病是自體免疫破壞胰島 β 細胞,可能與基因及環境共同作用有關。

兒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種類
一、第 1 型糖尿病(T1DM)
免疫系統攻擊胰臟 β 細胞,導致完全缺乏胰島素,必須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治療。常見症狀包括多喝水、多尿、多吃但體重下降,以及疲倦感。若延誤治療,可能出現嚴重的糖尿病酮酸中毒(DKA)。

二、第 2 型糖尿病(T2DM)
多與肥胖、胰島素阻抗相關,過去好發於成年人,但現在在青少年中越來越普遍。症狀可能不明顯,部分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或併發症出現時才發現。

年輕患者的血糖管理挑戰
青少年糖尿病照護與成人相比,有幾個獨特的挑戰:
1.成長與青春期的變化:青春期賀爾蒙會讓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血糖控制更困難。
2.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孩子需要父母與學校老師的支持,才能穩定血糖管理。
3.心理壓力:青少年可能因疾病而感到與同儕不同,或因頻繁監測血糖與注射胰島素感到壓力。ADA 建議定期評估心理狀況,必要時轉介身心科尋求專業協助。
4.合併症風險:即使是年輕患者,也可能在發病幾年後出現高血壓、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因此需要定期追蹤。

預防與控制的關鍵策略
針對年輕糖尿病患者及高風險族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健康飲食
•減少含糖飲料、甜點與高油炸食物。
•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魚類與優質蛋白質。
•注意三餐與點心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學習正確的醣類計算方法,有助於搭配胰島素劑量調整。

二、規律運動
•每天至少 60 分鐘中等到高強度運動(如快走、跳繩、球類運動)。
•每週至少 3 次肌力與骨骼強化運動。
•運動前、中、後需監測血糖,並準備速效醣食物以防低血糖。

三、規律監測與醫療追蹤
•建議使用連續血糖監測(CGM)或頻繁血糖測量(每天多次),並依醫囑調整治療藥物。
•每 3 個月檢測糖化血色素 HbA1c,追蹤血糖長期控制狀況。
•依年齡與病程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腎功能與眼底,以早期發現併發症。

四、心理與社交支持
•家長應與孩子共同參與血糖管理,避免過早將責任完全交給孩子。
•學校應有具備糖尿病知識的師長與護理人員,確保孩子在校安全。
•定期與醫療團隊溝通,包括醫師、營養師、心理師與糖尿病衛教師。

父母與家庭的角色
對於年輕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不亞於藥物治療。
•建立規律作息:固定用餐與運動時間,避免長時間滑手機或熬夜。
•共同參與飲食計畫:全家人一起實踐健康飲食,避免孩子感到被孤立。
•情緒支持:傾聽孩子的困擾,避免指責或過度控制,鼓勵孩子逐步學習自我管理。

給高風險族群的提醒
如果家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孩子體重過重、缺乏運動、或有其他代謝異常(如高血壓、高血脂),應主動關注血糖狀況。
•每年進行一次血糖與健康檢查。
•及早介入生活型態改善,降低未來罹病風險。

結語
糖尿病年輕化是全球與台灣都必須面對的健康挑戰。早期發現、持續管理與全方位支持是保護孩子健康的關鍵。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都應建立支持性的環境,幫助孩子在與糖尿病共處的同時,依然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記住,糖尿病並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一場需要耐心與智慧的長期旅程。只要及早行動、正確管理,孩子依然可以擁有與其他人一樣精彩的未來。
         
 
封面故事
走過狹窄,迎向順暢人「聲」 ── 認識聲門下與氣管狹窄的現代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症 ── 手術診療新進展
全喉切除後怎麼說話?談大腿皮瓣重建發聲管的創新應用
熟齡好聲音 ── 優聲中心全方位治療讓熟齡民眾重現幸福人「聲」
醫學報導
糖尿病年輕化 該如何守護下一代健康?
特別報導
陳鈴津教授榮獲 2025年 ANRA終身成就獎 表彰其在兒童腫瘤治療領域重大貢獻
中醫報導
賀爾蒙的風暴
兒童醫療
別忽略發展遲緩 ── 如何成為孩子發展的守門員?
本月主題
暢快酣睡 翻轉人「聲」── 喉科學的新進展
焦點話題
林口長庚水蒸氣微創消融手術突破 150 例 開啟攝護腺肥大治療新契機
口腔血管病變治療領域長庚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
我究竟罹患哪種心臟疾病?長庚醫院大師講座讓您「心」安!
慢性病初期無症狀 定期健檢與三高控制同等重要
長庚醫院於馬來西亞舉辦健康講座暨 AI 智慧醫院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