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十期 114年10月1日發刊
暢快酣睡 翻轉人「聲」── 喉科學的新進展
熟齡好聲音 ── 優聲中心全方位治療讓熟齡民眾重現幸福人「聲」
◎林口長庚優聲中心副主任 莊秀鳳◎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部長 方端仁 校閱
72歲的黃爺爺平時最愛在公園和朋友聊天,最近卻常被對方抱怨「你聲音好像變得很沙啞」。以前喜歡和老朋友聚會唱歌,近年卻越來越不敢拿起麥克風。他自己也覺得說話費力、容易喘,講話也越來越小聲,唱歌常「唱不到尾音」。家人陪他至耳鼻喉科檢查,檢查後確定是退化性喉部(Presbylarynx),發生在長者可能導致生活溝通功能退化,易嗆咳致發生肺炎,醫師建議阿公應加強運動,增加激勵肺活量,並接受優聲嗓音訓練。經過全面整合性評估與治療,黃爺爺在語言治療師指導下,透過 6週嗓音訓練搭配每日居家練習,聲音明顯變得宏亮穩定。他說:「我又能開心唱歌、聊天了,朋友都說我變得有精神!」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越來越多長者開始關注生活品質與健康溝通能力,而「聲音」正是日常互動不可或缺的一環。許多人會發現,年紀漸長後,聲音開始變沙啞、微弱,甚至講幾句話就覺得疲累,這些現象多與「生理性聲音退化」有關。生理性退化導致的聲音改變,雖然不如心臟病或中風那樣引人注意,卻對長者造成深遠影響。不少人因此減少社交活動,逐漸失去人際連結,影響心理健康。長庚耳鼻喉部優聲中心團隊,積極推動高齡嗓音保健與復健服務,針對個別長者設計適當的發聲訓練課程,協助他們找回清晰的聲音與自信的對話能力。

為什麼聲音會隨年紀改變?
聲音的產生需要呼吸、聲帶振動與聲音共鳴三大系統協同合作。當年紀漸長,這些系統也隨之退化:
•橫膈膜與核心肌力下降→呼吸支持不足。
•聲帶肌肉萎縮與閉合不全→聲音變得虛弱、漏氣。
•共鳴腔鬆弛與舌肌張力下降→發音不清、聲音無力。

這些變化使得年長者的聲音聽起來「沙啞」、「小聲」、「不清楚」,也容易講話講到累,漸漸減少說話意願,甚至產生社交退縮。

嗓音治療怎麼做?
嗓音復健的目標,是提升聲帶閉合能力,增加發聲穩定度與耐久性,並協助長者重新找回自然、響亮又省力的聲音。常見訓練方式如下:

一、呼吸支持訓練:穩定氣流才能撐住聲音
•腹式呼吸:手放肚子,鼻吸氣、嘴吐氣 ( 吐氣肚子消,吸氣肚子脹 )。

二、聲帶閉合練習
•SOVT- 吸管吹水練習(Semi-Occluded Vocal Tract):將吸管放入裝有約 2 公分深水的杯子中,輕聲發出「呣∼」音並吹氣使水冒泡。此練習能增加聲門下壓,有助於聲帶協調與振動效率,降低喉部壓力。

三、共鳴與語音耐力訓練:讓聲音更響亮穩定
•嗡嗡聲(m 音 ):共鳴練習是透過口腔的共振感覺去幫助發聲。使用好的共鳴說話可以減少聲帶受傷。良好共鳴的發聲方式只需要聲帶輕輕的閉合。運用這個技巧可以減少聲帶彼此碰撞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的嗓音保養
•多喝水(每日 2,000ml)。
•避免清喉嚨、用力咳嗽與大聲說話。
•持續進行嗓音體操(如 SOVT、共鳴練習)。
•避免菸酒與刺激性食物。
•說話慢一點,讓聲音有時間「休息」。

如果初始症狀嚴重,或者以上保守性治療無法完全改善,優聲中心也提供各種精細微創手術,針對不同年齡身體狀況病人進行積極性治療。
生理性聲音退化雖然無法完全逆轉,但只要透過語言治療與日常保養,就能大幅提升聲音的表現與生活品質。語言治療師不只是幫助說話清楚,更是長者擁有「熟齡好聲音」的重要伙伴。讓長者聲音更耐講也好聽,熟齡生活更有豐富色彩及溫度!
         
 
封面故事
走過狹窄,迎向順暢人「聲」 ── 認識聲門下與氣管狹窄的現代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症 ── 手術診療新進展
全喉切除後怎麼說話?談大腿皮瓣重建發聲管的創新應用
熟齡好聲音 ── 優聲中心全方位治療讓熟齡民眾重現幸福人「聲」
醫學報導
糖尿病年輕化 該如何守護下一代健康?
特別報導
陳鈴津教授榮獲 2025年 ANRA終身成就獎 表彰其在兒童腫瘤治療領域重大貢獻
中醫報導
賀爾蒙的風暴
兒童醫療
別忽略發展遲緩 ── 如何成為孩子發展的守門員?
本月主題
暢快酣睡 翻轉人「聲」── 喉科學的新進展
焦點話題
林口長庚水蒸氣微創消融手術突破 150 例 開啟攝護腺肥大治療新契機
口腔血管病變治療領域長庚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
我究竟罹患哪種心臟疾病?長庚醫院大師講座讓您「心」安!
慢性病初期無症狀 定期健檢與三高控制同等重要
長庚醫院於馬來西亞舉辦健康講座暨 AI 智慧醫院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