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十期 114年10月1日發刊
暢快酣睡 翻轉人「聲」── 喉科學的新進展
慢性病初期無症狀 定期健檢與三高控制同等重要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藝瑄
33 歲的小美有高血壓、糖尿病家族病史,大學時期就被診斷出高血壓,但因沒有明顯不適,並未積極用藥。直到最近發現早晨尿量變少、泡泡變多,就醫檢查才驚覺腎功能已嚴重衰退,年紀輕輕就可能面臨洗腎風險,讓她和家人非常焦慮。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三高,是最常見的慢性病危險因子,若長期未控制,可能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或腎臟病變,嚴重者甚至需要洗腎。面對三高,患者該從何維持健康?

一、血壓控制:每天固定時間量血壓,量測前應先休息 10 分鐘,使用同一側手臂且手臂與心臟同高。一般理想血壓約 120/80 mmHg,若長期高於 130/80 mmHg,就該開始減鹽、運動、戒菸;超過 140/90 mmHg 且伴隨頭暈,應盡速就醫,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更需嚴格控制。

二、血糖管理:空腹超過 100 mg/ dl 要開始調整飲食,超過126 mg/dl 或飯後超過 200 mg/dl,應進一步檢查糖化血色素(HbA1c)。

三、血脂控制:「好膽固醇」(HDL-C) 男性應高於 40 mg/ dl,女性應高於 50 mg/dl,可透過運動提升數值;三酸甘油脂若超過 150 mg/dl 需控制飲食,超過 500 mg/dl應盡速就醫;「壞膽固醇」(LDL-C) 建議控制在130 mg/dl 以下,糖尿病患者最好低於 100 mg/dl,曾有心肌梗塞者更需降到 70 mg/dl以下。至於總膽固醇偏高,但若其他指標正常,可能是受 HDL 偏高影響,則不必過度擔心。

數字看似複雜,其實關鍵就是改變生活習慣,平時應規則服藥,控制體重,飲食清淡少糖少油,避免麵包、含糖飲料與高糖水果等精製澱粉,多做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並適當紓壓,才能有效穩定三高。

許多慢性病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定期健康檢查是關鍵,民眾可善用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康檢查服務,30 至 40 歲民眾每 5年 1 次、40 歲至 65 歲民眾每 3年 1 次;55 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 35 歲以上者、 65 歲以上民眾每年 1 次成人健康檢查,服務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尿酸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可就近向家庭醫師或合約院所洽詢。
         
 
封面故事
走過狹窄,迎向順暢人「聲」 ── 認識聲門下與氣管狹窄的現代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症 ── 手術診療新進展
全喉切除後怎麼說話?談大腿皮瓣重建發聲管的創新應用
熟齡好聲音 ── 優聲中心全方位治療讓熟齡民眾重現幸福人「聲」
醫學報導
糖尿病年輕化 該如何守護下一代健康?
特別報導
陳鈴津教授榮獲 2025年 ANRA終身成就獎 表彰其在兒童腫瘤治療領域重大貢獻
中醫報導
賀爾蒙的風暴
兒童醫療
別忽略發展遲緩 ── 如何成為孩子發展的守門員?
本月主題
暢快酣睡 翻轉人「聲」── 喉科學的新進展
焦點話題
林口長庚水蒸氣微創消融手術突破 150 例 開啟攝護腺肥大治療新契機
口腔血管病變治療領域長庚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
我究竟罹患哪種心臟疾病?長庚醫院大師講座讓您「心」安!
慢性病初期無症狀 定期健檢與三高控制同等重要
長庚醫院於馬來西亞舉辦健康講座暨 AI 智慧醫院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