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3 歲的小美有高血壓、糖尿病家族病史,大學時期就被診斷出高血壓,但因沒有明顯不適,並未積極用藥。直到最近發現早晨尿量變少、泡泡變多,就醫檢查才驚覺腎功能已嚴重衰退,年紀輕輕就可能面臨洗腎風險,讓她和家人非常焦慮。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三高,是最常見的慢性病危險因子,若長期未控制,可能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或腎臟病變,嚴重者甚至需要洗腎。面對三高,患者該從何維持健康?
一、血壓控制:每天固定時間量血壓,量測前應先休息 10 分鐘,使用同一側手臂且手臂與心臟同高。一般理想血壓約 120/80 mmHg,若長期高於 130/80 mmHg,就該開始減鹽、運動、戒菸;超過 140/90 mmHg 且伴隨頭暈,應盡速就醫,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更需嚴格控制。
二、血糖管理:空腹超過 100 mg/ dl 要開始調整飲食,超過126 mg/dl 或飯後超過 200 mg/dl,應進一步檢查糖化血色素(HbA1c)。
三、血脂控制:「好膽固醇」(HDL-C) 男性應高於 40 mg/ dl,女性應高於 50 mg/dl,可透過運動提升數值;三酸甘油脂若超過 150 mg/dl 需控制飲食,超過 500 mg/dl應盡速就醫;「壞膽固醇」(LDL-C) 建議控制在130 mg/dl 以下,糖尿病患者最好低於 100 mg/dl,曾有心肌梗塞者更需降到 70 mg/dl以下。至於總膽固醇偏高,但若其他指標正常,可能是受 HDL 偏高影響,則不必過度擔心。
數字看似複雜,其實關鍵就是改變生活習慣,平時應規則服藥,控制體重,飲食清淡少糖少油,避免麵包、含糖飲料與高糖水果等精製澱粉,多做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並適當紓壓,才能有效穩定三高。
許多慢性病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定期健康檢查是關鍵,民眾可善用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康檢查服務,30 至 40 歲民眾每 5年 1 次、40 歲至 65 歲民眾每 3年 1 次;55 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 35 歲以上者、 65 歲以上民眾每年 1 次成人健康檢查,服務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尿酸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可就近向家庭醫師或合約院所洽詢。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中醫報導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