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八期 114年8月1日發刊
髖關節治療──從保髖到重建
久旱逢甘霖 中醫治療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症
◎林口長庚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顧德茜
45 歲的趙先生突然發現左頰至下牙齦出現持續增大之潰瘍腫塊,發病時腫塊並無明顯疼痛、無吞嚥困難、無呼吸困難、聲音沙啞及無頸部淋巴結腫大等不適,至林口長庚耳鼻喉科就診,接受影像學檢查及切片檢查,診斷為第四期下齦鱗狀細胞癌。於耳鼻喉科進行腫瘤切除、頸部淋巴廓清及皮瓣重建手術,並於術後開始同步放射及化學治療的療程。大約於治療兩週後,出現口乾、口腔內紅腫伴疼痛、口腔潰瘍、咽痛、味覺改變、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便祕等不適。

頭頸癌與放射線治療副作用簡介
頭頸癌腫瘤最常見的病理型態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此類腫瘤對於放射線治療十分敏感。放射線治療藉由離子化原子,打斷原子及分子的鍵結,能將癌細胞中細胞核及粒線體的的雙股螺旋 DNA 斷裂,使得癌細胞死亡,藉以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除此之外,放射線治療也會離子化細胞內的水分子,造成自由基的產生,進一步導致組織的傷害及發炎反應,出現像是口乾、口腔黏膜炎、牙齒問題、放射性皮膚炎、味覺障礙、口腔面部疼痛、張口困難、中耳炎等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口乾
患者通常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約 1∼2 週會開始出現不適症狀,副作用大多以口乾及黏膜炎為表現。由於唾液腺被放射線破壞,唾液分泌減少且唾液的組成也發生變化,導致口乾,影響味覺,味覺改變則會導致食慾下降,進食量降低也讓唾液量分泌更加減少。症狀嚴重的病人會因此完全無法食用固體食物,僅能以流質飲食替代;更有些病人會因為嚴重口乾,夜間需要飲水多次,導致夜尿增加,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唾液有抗菌的效果,若唾液量減少,唾液質地變黏,流動性差,則容易導致病菌滋生。若是沒有規律執行口腔清潔,口腔黏膜炎的症狀會更加嚴重,口腔潰瘍難以癒合,更影響進食,導致體重下降過多,造成癌症惡病質,可能拖長治療療程,甚至難以完成。

中醫如何看待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
放射線治療導致的副作用,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對於這類的副作用並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法。中醫認為「放射線治療」屬於「熱毒」的範疇,「唾液」的生成,可以用來評估人體內的「津液」是否足夠。中醫認為「津液」為液態精微物質的總稱,分布於全身,滋潤皮毛、肌膚,濡養內臟。就像爐火能將水壺裡的水蒸發燒乾一樣,放射線治療的「熱毒」,會耗傷人體內的「津液」,而「津液」的損耗更會助長人體內的火勢,導致人體同時表現出「上火」的「熱象」以及「津液」虧損的「乾涸之象」。局部的熱盛陰傷,通常會以口乾舌燥、咽乾、鼻乾唇燥、口渴欲飲、口舌生瘡疼痛等為表現,有些患者原本即為燥熱體質,除了口腔局部的不適之外,熱盛耗傷津液的表現可能擴及至全身,如心煩易怒、大便秘結、小便短少、燥熱、怕熱易汗等症狀。「津液」充足與否對於五臟六腑的運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醫如何治療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
對於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中醫多半會以「滋陰」搭配「清熱」的治法為主軸。顧名思義,「滋陰」即是「滋陰生津」,放射線治療的「火熱」之性會耗損津液,中醫藉由生津養液之法,幫助患者緩解放射線治療造成的不適。若是患者燥熱的表現較為突出,可再結合「清熱瀉火」之法來處理,意即給人體補充水分仍然敵不過大火將其蒸發的消耗速度,因此不只要補充津液,更要釜底抽薪,火勢才能取得顯著的療效。喻嘉言說:「病溫之人,邪卻而陰氣猶存一線者,方可得生。」,由此可知,「津液」的充足或短少是決定熱病預後的關鍵。

本案例屬於熱毒壅盛加上胃虛痰阻的案例,若僅使用「滋陰生津」的治法,無疑是杯水車薪,因此治療策略採用大劑量「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方藥,配合「益氣和胃降逆」的藥物。病人服藥後覺得狀況有所改善,副作用不適的症狀漸漸緩解,平順的完成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的療程。

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相關衛教
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生活當中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可以幫助大家減少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不適。
1、攝取足夠的水分,至少 2000 ml/ 天。
2、避免食用燒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3、盡量多食用軟質或是流質食物,避免食用太乾或難以咀嚼的食物。
4、避免太高溫的食物。
5、避免麻油、花生、芝麻、大蒜、辣椒、咖哩、龍眼、荔枝、芒果、榴槤等燥熱食物。
6、避免食用生食、糯米類製品、油膩食物等難消化的食物。
7、禁菸、禁酒、禁檳榔。
8、規律且確實的口腔清潔。
         
 
封面故事
認識股骨髖臼夾擠
大破大立 重塑髖關節:髖臼截骨矯正手術
談人工關節的介面選擇
醫學報導
認識心絞痛及藥物治療
新一代口服 CGRP 受體拮抗劑 有望緩解偏頭痛
特別報導
基隆長庚 40 載醫路同行 社區醫研在地深耕 啟航健康台灣永續藍圖
社服園地
2025年9月28日永慶盃路跑活動報名開跑
心靈點滴
最後的道別
中醫報導
久旱逢甘霖 中醫治療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症
兒童醫療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的重要性:早期發現 迎接未來
本月主題
髖關節治療新時代:從保留關節到人工關節的整合策略
焦點話題
新氣象!長庚醫院院長交接 吳俊德教授升任基隆長庚院長賴旗俊教授接任土城醫院院長
一滴血十分鐘 就知道是否有鉛中毒
失智症新藥開打 失智照護正式邁入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