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八期 114年8月1日發刊
髖關節治療──從保髖到重建
認識股骨髖臼夾擠
◎基隆長庚運動醫學暨外傷骨科主治醫師 唐浩哲
什麼是股骨髖臼夾擠?
髖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由圓形的股骨頭與半球形的髖臼構成。正常的股骨頭在髖臼覆蓋下可以穩定地伸屈及旋轉。如果近端股骨或髖臼的構造異常,則股骨在活動時有可能與髖臼產生夾擠,造成髖關節唇及軟骨損傷。這種情形稱為股骨髖臼夾擠(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目前已知股骨髖臼夾擠是日後形成退化性髖關節炎的危險因子。股骨髖臼夾擠依照骨頭異常的部位可分為 3 種類型:

•凸輪型夾擠(cam FAI):股骨頭與股骨頸交界處呈現過度肥厚或異常突出,造成髖關節在屈曲、旋轉時,該突起部位撞擊到髖臼邊緣,進而導致髖關節唇和軟骨磨損。這類型的夾擠常見於年輕男性、運動員或從事高強度運動的族群。

•鉗型夾擠(pincer FAI):主要問題來自髖臼結構,如髖臼太深、髖臼前方過度覆蓋、或髖臼面向過於後傾,導致股骨頭在活動時容易與髖臼邊緣撞擊,導致髖關節唇及軟骨磨損。這類型的夾擠常見於女性。

•混合型夾擠(mixed FAI):其髖關節的構造同時具有凸輪型夾擠及鉗型夾擠的骨骼變異。

股骨髖臼夾擠是怎麼產生的?
股骨髖臼夾擠的成因可分為以下幾點:
•後天骨骼發育異常:青少年時期從事大量運動,刺激近端股骨尚未閉合的生長板,造成股骨頭與股骨頸交界處不正常的骨增生。
•先天骨骼結構異常:如髖臼太深或是髖臼面向過於後傾。
•兒童時期近端股骨病變:兒童時期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是股骨頭骨骺滑脫,於成長過程中,因股骨頭的重塑造成近端股骨結構異常。
•反覆創傷:反覆將髖關節活動範圍推至極限(如騎馬、舞蹈)導致骨頭受刺激慢性增厚。

股骨髖臼夾擠會有症狀嗎?
股骨髖臼夾擠不一定會有症狀,這取決於日常生活型態,以及髖關節唇或是軟骨是否有損傷。有症狀的股骨髖臼夾擠稱為股骨髖臼夾擠症候群(FAI syndrome),常見的症狀如下:

•髖關節或鼠蹊部疼痛:可能在運動中出現,或是久坐、行走後加劇。
•髖關節活動受限或僵硬感:彎腰、穿襪子、蹲下、盤腿等動作會感到困難。

股骨髖臼夾擠怎麼診斷?
•病史及理學檢查:是鑑別診斷髖關節疼痛的首要項目。股骨髖臼夾擠造成的疼痛通常與髖關節的活動有關,而理學檢查可以評估髖關節的活動範圍以及夾擠測試是否為陽性。
•X 光:不同角度的髖部或骨盆X 光是辨別股骨及髖臼骨骼型態重要的工具,可以量測是否有股骨頭與股骨頸交界處異常突出、髖臼過度覆蓋或後傾。
•MRI:檢查是否有髖關節唇或是軟骨受損,以及髖關節囊或是周圍的肌腱是否有發炎。
•CT:針對複雜的骨骼變異安排CT 有助於手術前規劃。

股骨髖臼夾擠怎麼治療?
沒有症狀的股骨髖臼夾擠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有症狀出現,才需考慮以下治療:
•保守治療:對於髖關節唇或軟骨未出現損傷的患者,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強化臀部穩定肌群,同時調整生活型態避免髖關節過度彎曲及旋轉造成夾擠。口服藥物或是關節內注射藥物可以緩解髖部疼痛。若保守治療無效,則應考慮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現今多採用髖關節鏡手術處理。在髖關節鏡下可以去除多餘的骨突起、縫合受傷的髖關節唇、清除軟骨碎片及發炎組織。隨機對照研究顯示,接受髖關節鏡治療股骨髖臼夾擠症候群的患者,其預後明顯優於接受保守治療的患者。

髖關節鏡手術的效果好嗎?
影響髖關節鏡手術預後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是手術前 X光呈現的髖關節間隙。減少的髖關節間隙暗示著較為嚴重的軟骨磨損。這類患者即使接受髖關節鏡手術,未來仍有較高的機率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因此,針對股骨髖臼夾擠症候群,早期的診斷與治療是必要的。目前文獻顯示,對於沒有嚴重軟骨磨損的患者,髖關節鏡手術的成功率約達 90%,而職業運動員(足球、棒球)在接受髖關節鏡手術後,有 96%可以重返競技賽場。
         
 
封面故事
認識股骨髖臼夾擠
大破大立 重塑髖關節:髖臼截骨矯正手術
談人工關節的介面選擇
醫學報導
認識心絞痛及藥物治療
新一代口服 CGRP 受體拮抗劑 有望緩解偏頭痛
特別報導
基隆長庚 40 載醫路同行 社區醫研在地深耕 啟航健康台灣永續藍圖
社服園地
2025年9月28日永慶盃路跑活動報名開跑
心靈點滴
最後的道別
中醫報導
久旱逢甘霖 中醫治療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口乾症
兒童醫療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的重要性:早期發現 迎接未來
本月主題
髖關節治療新時代:從保留關節到人工關節的整合策略
焦點話題
新氣象!長庚醫院院長交接 吳俊德教授升任基隆長庚院長賴旗俊教授接任土城醫院院長
一滴血十分鐘 就知道是否有鉛中毒
失智症新藥開打 失智照護正式邁入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