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心絞痛及藥物治療 |
 |
◎林口長庚藥劑部藥師 羅紫勻 |
 |
 |
 |
心臟日以繼夜地搏動,將攜帶氧氣的血液供應至身體各個角落,而冠狀動脈則是負責供給含氧血液給心臟的血管。當膽固醇沉積在冠狀動脈內壁形成斑塊,會導致動脈增厚,發展為動脈粥狀硬化。若斑塊破裂,引起發炎反應,吸引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則將導致血管變得狹窄或阻塞。當心臟需氧量提高或是血管收縮時,若供應心臟氧氣的血流部分受阻,心肌會因缺氧而表現出心絞痛症狀,若血管已被完全阻塞,便會引發心肌梗塞。
心絞痛多半發生在搬重物、激烈運動、氣溫變化大、情緒劇烈起伏等情況。運動時,心臟需增加收縮力讓肌肉組織能夠獲得更多的血液供應,心臟需氧量會隨之提高,又如接觸冷空氣刺激時血管會突然收縮,此時若血管狹窄或阻塞,便可能誘發心絞痛。
心絞痛的典型症狀包含如同被重物壓迫的胸悶、胸痛,疼痛感可能蔓延至手臂、背部、頸部及下顎,伴隨著噁心、喘不過氣、頭暈或冒冷汗。持續約 3∼5 分鐘,經過休息或是給予急救藥便能逐步緩解;若血管阻塞更加嚴重,心絞痛可能發生於休息狀態或是輕微活動時,持續時間較長,即使休息或給藥都難以緩解,必須盡快就醫。
風險因子分為不可控制及可控制因子,不可控制因子包含性別、年齡及家族病史。男性發生風險大於女性,主因女性的雌激素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但停經後女性風險快速上升,甚至可能高於同年齡男性;隨年紀增長,血管老化造成血管彈性降低、動脈硬化累積,大於 45 歲男性及大於 55 歲女性的發生風險增加,尤其有家族病史者更須留意。
可控制因子包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菸、壓力。長期高血壓會因血流壓力過大,損傷血管內皮、降低彈性,並加速動脈硬化;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與肥胖會促使膽固醇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高血糖易導致發炎反應,傷害血管內壁,加速血管硬化;而香菸內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破壞血管內壁,加速動脈硬化;當壓力過大時,身體產生壓力賀爾蒙,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增加心臟的負荷,長期易導致身體慢性發炎,產生血塊造成血管狹窄或阻塞。
心絞痛的治療目的是預防心肌梗塞及死亡,以及改善生活品質。首先從管理「可控制因子」下手:飲食選擇清淡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水煮等,少吃高油、高鹽、高糖食物,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以及均衡攝取營養,可以有效控制及預防三高疾病。其次要搭配規律的運動,若原本無運動習慣,建議開始前先諮詢醫師,適合的運動強度,循序漸進培養運動習慣。
香菸中的有害物質除了危及自身的健康,殘留在環境中的二手菸、三手菸更在無形之中危害家人及朋友的健康,長庚各院區皆有戒菸門診提供資源,可多加利用。酷熱或酷寒的環境都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留意氣溫遽變,寒流來襲時應加強保暖;最後,應定期回診追蹤及按時服藥,若對藥品產生疑慮時,切記不可自行停用,務必回診與醫師討論或向藥師諮詢。
硝化甘油是廣為人知的心臟病急救藥,其作用為擴張冠狀動脈以改善心臟血氧供給,同時擴張周邊血管以降低心臟負荷及需氧量,但因其擴張血管作用,可能出現低血壓、暈眩、臉潮紅等現象,須注意不可與其他擴張血管的藥品,例如治療勃起功能障礙藥品併用。心絞痛發作時請先坐下休息,如此可避免服用硝化甘油後發生低血壓及暈眩導致跌倒,服藥時先取出一錠「含在舌下」,切記不可直接吞服否則影響藥效,觀察 5 分鐘後,若情況未緩解或持續惡化,再含服一錠並盡速就醫,就醫途中每隔 5 分鐘含服一錠,單次發作最多含服 3 錠,並於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已服用硝化甘油。急救藥必須隨身攜帶,才能在緊急時刻救自己一命,但須注意硝化甘油亦受光、熱及潮溼影響,須保存於原藥罐中,勿自行分裝藥品,緊蓋瓶蓋以防藥品受潮,攜帶時置於隨身包包,勿放於貼近身體的口袋,因為藥品長期接觸體溫易使其變質。正確保存及服用藥品的觀念才能在危急時刻帶來最有效的救援。
其他使用於心絞痛的藥品主要作用為降低心臟需氧量及擴張血管,如乙型受體阻斷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硝酸鹽類、鉀離子通道開啟劑,因其血管擴張作用,可能產生低血壓及暈眩,當姿勢轉變時需放慢動作以防跌倒。乙型受體阻斷劑可能遮蔽低血糖症狀,如心悸、手抖等,也可能降低胰島素分泌使血糖上升,服用此類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應留意並監測血糖值;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須注意不可與葡萄柚( 汁 ) 併服;服用硝酸鹽類、鉀離子通道開啟劑須注意不可與其他亦有血管擴張作用的藥品,如治療勃起功能障礙藥品併用。心絞痛患者也可能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心肌梗塞,必須特別留意身體是否有出血跡象,如流血不止、黑便、血尿、不明原因的瘀青,若發現不正常出血,請立即停藥並盡速就醫,若需執行拔牙或其他手術及侵入性治療,請務必洽詢原開方醫師,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事先停藥。
在此須提醒民眾,若察覺自身有疑似心絞痛症狀,切忌自行購買藥品服用,應安排就醫,由醫師診斷,以免錯失治療時機,導致疾病惡化。而藥品選擇更是門大學問,醫師經綜合評估效果、安全性、病人身體狀況、是否服用其他藥品等個人化差異,處方合適的藥品,再加上病人自我健康管理及按時服藥,相互配合之下必能達到最大效益。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