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一期 114年1月1日發刊
肝癌多元治療的新進展
骨骼肌肉超音波於風濕免疫疾病之應用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謝臻怡
42歲的小紋爬山後出現右膝關節反覆腫脹疼痛,醫師懷疑右膝半月板破裂而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同時也發現小紋的右手第二指關節腫脹且活動受限,因而將小紋轉診至風濕過敏免疫科門診做進一步的關節炎檢驗。

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發現小紋手指關節的症狀已有數月,一直以為是運動時不慎受傷導致腫脹活動受限。超音波影像下可見關節內的滑膜發炎,抽血檢驗結果及核磁共振報告顯示,小紋的關節腫痛來自於類風濕關節炎。經過數月的口服抗風濕抗發炎藥物治療後,小紋的關節炎控制狀況不盡理想,抽血發炎指數依然很高,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數週後獲得緩解,小紋的手指與膝蓋都有很好的活動度,運動爬山都沒有感覺不適或受到限制。

風濕免疫疾病的共同特徵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對自身組織進行攻擊,導致發炎反應和組織損壞。關節疼痛是風濕免疫疾病很常見的求診症狀,然而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五花八門,可能是關節發炎或軟骨磨損,甚至是肌腱韌帶受傷引發,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神經受到了影響,如神經壓迫或發炎。如果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疼痛,主要特徵是四肢關節滑膜的慢性發炎,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且多為對稱性;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

關節疼痛診斷方式主要為病史詢問、身體理學檢查及X光等方式,但這些診斷方式都有侷限性,譬如理學檢查並無法直接看到關節內部的受損狀態,而X光雖然能看到骨頭,但對於軟組織並無法直接檢測。而骨骼肌肉超音波的應用能夠更精準、更即時的診斷患者的病況,其原理是利用超音波對於不同介質的傳波速度不同,藉此在螢幕上顯示出肌肉、韌帶、軟骨、硬骨以及關節液的成像,甚至還能利用都卜勒效應來顯示出關節嚴重發炎時的血流增生,證明發炎的存在。

在臨床上,骨骼肌肉超音波的應用範疇相當廣,可以用來檢測肌腱撕裂的情況,藉此可以快速評估傷勢並制定適當的治療方式,也能直觀的顯示出關節劇烈發炎的情況,還能呈現出關節積液、退化性關節炎的軟骨磨損,以及痛風性關節炎的結晶堆積等狀況,甚至還能檢查乾燥症患者的唾液腺受侵犯程度,或是巨細胞血管炎的診斷及追蹤。

若發現關節有晨間僵直時間持續1小時以上,或有晨間僵硬現象持續6週以上,影響3個以上的關節,或手指關節發炎,建議及早至風濕過敏免疫科就醫,判別是否有風濕免疫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防病情惡化。
         
 
封面故事
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結合融合影像技術
免疫治療在肝癌的角色
質子治療在肝癌的運用
釔90微球體療法∼高效精準打擊肝癌
特別報導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長庚醫院展現醫療創新亮眼成果
林口長庚全方位推動國際醫療獲第9屆國際醫療典範獎肯定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連續十年榮獲體育推手獎
長庚醫院2024年再次榮獲「幸福企業」金獎
中醫報導
糖尿病失控腎臟遭殃 中藥補氣清熱降糖護腎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老新風潮
飲食營養
經典年菜這麼做 兼顧美味與健康
本月主題
肝癌多元治療的新進展
焦點話題
長庚運動醫學第5屆年度學術研討會,球后與拳后來助陣!
長庚醫院與馬六甲仁愛醫院攜手合作建置馬來西亞全國第一間智慧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