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長庚醫學週 醫療新挑戰~使命、願景、永續 |
![](picture/gif_space.gif) |
◎高雄長庚教學部 |
![](picture/gif_space.gif) |
![](picture/gif_space.gif) |
![](picture/gif_space.gif) |
![](cgmn_file/2411002_mp.jpg) |
![](picture/gif_space.gif) |
為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所舉辦的「長庚醫學週」活動,是長庚醫療體系每年最重要的學術盛會,今年已邁入第16屆,並首次移師高雄長庚舉辦。今年的主題為「醫療新挑戰∼使命、願景、永續」,邀請到歐美、亞太地區的專家學者,以及新加坡保健醫療服務集團SingHealth 46人參訪團,與國內的專家學者及多所建教合作機構共襄盛舉。10月18日首場醫學教育大師論壇邀請到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親臨祝福,10月19日開幕式則邀請到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市立醫院管理中心林盟喬執行長、各合作大學校長等貴賓共襄醫學盛宴。
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致詞表示,他代表賴總統來感謝長庚醫療體系,數十年如一日致力提升國內醫療環境;面對新型疫情及高齡化的嚴峻挑戰,賴總統設立健康台灣委員會,編列預算投資並優化醫護環境,期許長庚醫院成為台灣醫護堅強後盾,感謝所有與會專家學者,台灣醫療進步和維護民眾健康係仰賴所有與會者的努力和貢獻,祝福長庚醫學週圓滿順利。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主任委員程文俊指出,長庚體系每年發表超過4千篇論文,為了讓長庚醫院研究成果分享國內外,特別擴大舉辦醫學週活動,期許接軌國際,促使醫學更開放進步,更多人參與。今年主題為永續,探討臨床醫學、教育、研究、人文、AI人工智慧等最新發展,透過國內外專家交換意見,切磋學習。
首場大師論壇座無虛席,由林口長庚簡榮南教授、嘉義長庚蕭政廷副院長與Podcast不良大叔們(教育部葉丙成政務次長、蘇仰志校長和許鶴錦創意長)共同帶來「成為自己想要的大人」,大叔們妙語如珠,讓現場歡聲雷動、意猶未盡。
近年來粒線體醫學迅速發展,成為研究各種慢性疾病的重要領域,大會特別邀請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化學暨系統生物學系Daria Mochly-Rosen教授,演講「神經病理學中的粒線體過度裂變」,國內專家分享鈣離子誘發粒線體自噬嶄新機轉以及粒線體移植的先進療法,這對相關領域醫學專業與研究人員是不可錯過的必修課程。
鑒於全球人口高齡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的研究更顯重要,會中以精準醫療的角度,結合人工智慧與神經影像,探討諸多神經疾病的最新治療觀念和研究進展。此外因應現代人對健康和健身的重視,運動醫學成為醫學領域的大熱門,長庚也號召高醫、輔大、聯新國際醫院共同分享經驗與最新發展。
心臟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心臟介入醫學專題除邀請台灣各大醫學中心的專家學者探討心臟節律器的最新發展外,針對冠狀動脈疾病的突破性發展,特別邀請到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足利貴志教授講演「斑塊切除術及血管內震波」,及川崎幸病院中村淳院長分享「冠狀動脈慢性阻塞治療的經驗與最新發展」,匯集的觀念技術對於提高病人存活率將具有深遠意義。
肝臟醫學匯集國內的頂尖肝病專家探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癌的最新治療概念與方式。腎臟研究論壇由長庚大學副校長楊智偉教授整合長庚體系各院區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今年更加入土城院區,凸顯長庚體系腎臟科興盛科研風氣與豐沛研究能量。
環境醫學方面,聚焦環境懸浮微粒與重金屬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器官移植則匯聚來自英、韓及國內專家,討論肝、腎、心與肺臟移植的最新進展,海外專家包括韓國峨山醫學中心Kim Ki-Hun教授演講微創捐肝手術、英國愛丁堡大學Ian Currie教授演講心臟死後器官捐贈議題。
皮膚科學與環境免疫醫學會議,探討皮膚疾病與環境因素關聯的最新研究;生殖醫學領域分享最新不孕症治療及子宮內膜疾病的最新觀念;淋巴水腫專題分享最新治療以及乳癌病人的立即性淋巴重建;兒童醫學由國內頂尖學者帶來台灣肥胖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精準醫療、全基因組定序快速即時分析系統臨床應用、以生物力學觀點探討兒童肥胖與未來癌症風險、腸道微生物叢的研究、動脈導管調控之轉譯研究及微塑膠暴露對哺乳動物後代的代際影響。
最後,備受關注的癌症治療,特別探討細胞治療與人工智慧在癌症研究與治療的新進展,專家分享質子在各癌別之治療經驗、消融新技術在不同癌症治療的應用。醫事職類則由藥師、醫檢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及呼吸治療師發表新觀念與技術,凸顯各醫事職類在醫療體系中的重要性。社區醫學暨基層醫療論壇則探討如何在基層醫療中實現全方位健康照護,並結合制度與政策。
高雄長庚院長王植熙表示,今年學術論文投稿篇數達1,400篇,為去年的兩倍,顯示長庚醫療體系在學術上的卓越成果。今年與會人數達2,000人次,成為增進專業知識並擴展國際交流平台的醫學盛宴。 |
![](picture/gif_space.gif) |
|
![](picture/gif_space.gif) |
|
|
|
![](picture/gif_space.gif) |
封面故事 |
![](picture/gif_space.gif) |
![](picture/gif_space.gif) |
特別報導 |
![](picture/gif_space.gif) |
![](picture/gif_space.gif) |
中醫報導 |
![](picture/gif_space.gif) |
![](picture/gif_space.gif)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picture/gif_space.gif) |
![](picture/gif_space.gif) |
飲食營養 |
![](picture/gif_space.gif) |
![](picture/gif_space.gif) |
本月主題 |
![](picture/gif_space.gif) |
![](picture/gif_space.gif) |
焦點話題 |
![](picture/gif_space.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