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一期 114年1月1日發刊
肝癌多元治療的新進展
青春陽光下的影子,青少年的憂鬱與自傷
◎林口長庚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鍾宜航
在校園生活當中,充滿了成長的軌跡,但也伴隨著各種疑惑。在一個晴朗的下午,一名15歲國中學生漫步在校園內。他(她)很疑惑為什麼最近這幾個禮拜不管做什麼,心情都好不起來;有時候晚上會睡不著,會開始想到死亡這件事情;甚至,自殺的想法在他(她)腦海中慢慢浮現⋯。他(她)很猶豫要不要找其他人討論,最後他(她)決定找學校的輔導老師。輔導老師嘗試先接住他(她)的心情以及困惑,在經過討論後,他(她)可以初步的去思考自己的情緒,而老師也邀請他(她)繼續到輔導室討論,並建議他(她)後續尋求專業的兒童心智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的協助。

青少年是一個成長過渡的階段,而在其中每一位成長中的人萌發了關於自我探索、家庭關係、性別認同、同儕關係以及課業壓力等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她)們會遇見情緒,而這些情緒對於人的成長與回憶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有些青少男女,會在不同的議題當中,遭遇了憂鬱症狀的突襲。重度的憂鬱症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分成三個部分:情緒上會以不快樂和憂鬱為主,但有時,他(她)們的表現可能會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而以生氣易怒、失去耐心來表現;在身體症狀則可能出現全身不適、沒有體力、容易疲倦、沒有胃口或者多吃、失眠;行為上可能出現對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不專心、沒有活力、成績退步、不願意上學、自傷或自殺行為等。這些症狀都可能影響到學習效率或是人際關係等對於成長至關重要的議題。

另外,根據WHO的資料,自殺已成為全球15∼19歲青少年第四大死因。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很複雜。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憂鬱症,是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此外,學業壓力、家庭關係問題和社交壓力也可能導致青少年產生自殺意念。

為了有效預防青少年自殺,我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家庭層面,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加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至關重要。根據美國心理學家Alejandra Arango等人的研究,社會上的連結對於青少年自殺的預防會有幫忙。社會連結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也增強了身分認同,並提供壓力的因應機制。在家庭相處當中,面對青少年,建議以較開放的溝通、溫暖的情感互動並且提供穩定的關係與環境。在校園生活當中,青少年經常向朋友尋求支持和認同。積極的同儕互動可以增強自尊,並提供支持網路。而經歷霸凌或缺少人際互動等負面經歷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並增加自殺的風險。

學校也應實施全面的自殺預防計畫,教育師生識別自殺徵兆,提供心理輔導,並提高心理韌性。一些社會層面的預防措施,例如限制接觸致命工具,改變媒體報導方式等也會有助減少風險。

家長與老師提升對於青少年時期出現的情緒疾病與處理的認識與覺察很重要,但也許有時孩子的狀況也令成年人不知所措。若青少年出現上述憂鬱症的類似症狀或有自殺自傷風險,建議及早帶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做專業評估及治療。隨著漸漸邁向成年人,青少年成長的可能性是值得寄望的,若給予支持與協助,他(她)們也許能摸索出個人獨特的問題解決與危機處理能力,逐漸從影子底下慢慢走向陽光。
         
 
封面故事
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結合融合影像技術
免疫治療在肝癌的角色
質子治療在肝癌的運用
釔90微球體療法∼高效精準打擊肝癌
特別報導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長庚醫院展現醫療創新亮眼成果
林口長庚全方位推動國際醫療獲第9屆國際醫療典範獎肯定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連續十年榮獲體育推手獎
長庚醫院2024年再次榮獲「幸福企業」金獎
中醫報導
糖尿病失控腎臟遭殃 中藥補氣清熱降糖護腎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老新風潮
飲食營養
經典年菜這麼做 兼顧美味與健康
本月主題
肝癌多元治療的新進展
焦點話題
長庚運動醫學第5屆年度學術研討會,球后與拳后來助陣!
長庚醫院與馬六甲仁愛醫院攜手合作建置馬來西亞全國第一間智慧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