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卷第四期 111年4月1日發刊
健康減重~讓醫師助您一臂之力
達文西機器人減重手術
◎基隆長庚外科部部主任 黃挺碩
說到肥胖,根據國民健康署的標準,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7 Kg/m2以上便稱之為肥胖,而若是BMI超過35 Kg/m2甚至40 Kg/m2以上,我們便稱之為嚴重肥胖(或稱為病態性肥胖)。會引起病態性肥胖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為其飲食過量所導致,但除此之外,其他如遺傳基因、工作型態、缺乏運動,乃至於心因性疾病的影響,都是導致病態性肥胖的原因之一。
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維持健康的良好身材。但事實上,你我應該都曾經或多或少見過嚴重肥胖的人,也許你自己就是其中之一!筆者相信絕大多數的肥胖病人都曾經努力嘗試過減重,然而,在BMI還沒有超過30 Kg/m2之前,減重也許並沒有這麼困難,但是,當BMI超過35 Kg/m2,甚至是40 Kg/m2以上時,減重這件事就會變得益發的困難。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統計指出,如果BMI大於40 Kg/m2以上,在10年之內,可以成功減重至正常體重的人,每年只有大約千分之一!因為當體重已然越來越重,不管是運動以及飲食控制,都會漸趨困難執行,最後便演變為惡性循環,越來越沒辦法回到正常的體重。
減重手術,我們也稱之為代謝性手術 (metabolic surgery),在醫學界上其實已經有超過40年的歷史了。儘管在早年紛爭不斷,但近年來,實證醫學已經證實,減重或代謝手術不但可以達到減重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大幅度的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另外,對於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也有一定的效果,某些病人甚至可以不用服用任何藥物,即可將血糖以及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目前,在台灣的減重代謝手術大致可分作兩類:一是胃袖狀切除手術,一般民眾有人把它簡稱為縮胃手術,簡單說,就是將部分的胃予以切除,最後只留下大約100至150cc的容量,如此可以讓病人每日攝取的卡路里數量大幅減低,此外,部分胃部的切除也導致了內分泌系統的改變(因為分泌飢餓激素的細胞位於胃大彎的胃底),如此可讓病人不會感到飢餓,便不會處於那種一直想要吃卻又感覺吃不飽的狀態。第二種是胃腸繞道手術,此種手術除了將胃縮小之外,更將原本的小腸做了部分的繞道,以至於可能原本有長達6公尺的小腸可以吸收營養,而現在則轉變成了只有4公尺可以吸收營養,如此可以達到輕微程度的吸收不良,進而達到減重的目的。目前,健保署更於2021年6月起,通過這兩項手術的健保給付,顯示此種手術已經是公認的目前手術減重的標準。目前健保手術減重的標準為BMI.32.5 Kg/m2且伴有其他系統性疾病或BMI.37.5 Kg/m2。
基隆長庚於2016年9月引進第四代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之後,對於此類病態性肥胖病人,除了基本的腹腔鏡減重手術之外,更提供了一個新的機器人手臂減重手術選擇。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因為有3D立體視覺,更佳的手臂自由度以及相對穩定的手臂操作,於減重手術有更清晰的手術視野,可以達到優秀的操作以及止血效果。此外,對於切除胃組織的量,比起傳統內視鏡更是精準不少。另外,達文西機器人的優點是可以利用單一切口完成手術,能夠滿足患者的美觀需求。
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的做法是將所有的切口集中於肚臍,利用特殊的裝置與改良的手術技巧,完成各種腹部手術,將疤痕隱藏在肚臍中,術後幾乎可以說沒有疤痕。過往如果要利用單一切口來實現減重手術,因傳統腹腔鏡自由度不大,操作起來困難許多,因此,達文西機器人在此方面之優勢不可言喻。此外,採用單一切口機器手臂手術方法,更可以讓病人術後復原更快,多數的病人隔天即可下床活動,而且門診追蹤時,傷口幾乎看不見。
然而,多數民眾或許對減重手術依舊存在著部分質疑,覺得把正常的胃給切掉一部分感到不可思議。在此我們必須強調一個人的健康管理,在體重剛剛進入過重範圍的時候,便要積極的飲食控制以及適量運動來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而當體重已經邁入肥胖(BMI>27 Kg/m2)的範圍時,更需要家人、朋友,甚至於專業領域的介入,來達到更健康,更有效的減重目標,此時若輕易聽信偏方、藥物,抑或是不正確的飲食方法,恐怕沒減重成功反而傷了身體,更遑論耗費大筆金錢。若是體重已然超過了BMI 40 Kg/m2甚至於50 Kg/m2,又已經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等併發症的時候,減重及代謝手術其實就可能是治療代謝性疾病比較有效的方式。我們要呼籲的是:當你已經是一位病態性肥胖患者時,你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諮詢以及建議,不論是營養師、藥師、新陳代謝科醫師或是減重外科醫師,只要能夠讓病人的體重以及相關併發症獲得逐步的控制,其實多種方式同時評估是可行的。
         
 
封面故事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肥胖的關聯
肥胖與免疫調控交互作用
減重藥物的現況與未來
中醫減重療法
達文西機器人減重手術
醫學報導
多囊腎及治療
桃園長庚復健科特色醫療服務~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
心靈點滴
我在新冠疫情的日子
因為有愛,所以我在
醫脈相傳
樂暢長庚41年,期待擱再41年∼兒童神經內科 王煇雄醫師
飲食營養
顧關節養骨質 要怎麼吃才對?
本月主題
認識基隆長庚減重醫學團隊
焦點話題
追求卓越的旅途 嘉義長庚獲頒國家醫療品質獎
嘉義長庚iCT導航鼻竇內視鏡手術提升精準度與安全性
林口長庚醫院與澳商BiomeBank建立國際臨床驗證場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