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的旅途 嘉義長庚獲頒國家醫療品質獎 |
 |
◎嘉義長庚管理部專員 戴銓宜
|
 |
 |
 |
 |
 |
多年來嘉義長庚持續深耕在地醫療,除致力於品質改善及強化醫療團隊的合作與溝通技巧外,並透過參與外部醫療品質提升活動,藉以砥礪自身不足。2021年嘉義長庚參加國家醫療品質獎競賽,由總共492個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國家醫療品質獎-特優機構獎肯定,為非醫學中心唯一獲獎機構,並由總統蔡英文女士親自頒發獎章,同時獲得醫策會頒發實證醫學類15年持續參與特別獎、主題類主題改善組2銅獎1潛力獎、實證醫學類1銅獎1潛力獎、擬真情競類急重症照護組1潛力獎。 有鑑於中南部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秉持「不以營利為目的,從事醫療事業,促進社會公益福利」的宗旨,於2002年以致力於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理念成立嘉義長庚醫院,迄今已20週年。近年在楊仁宗院長的帶領下,嘉義長庚持續提供嘉義、雲林及北台南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弱勢老年族群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並積極發展特色醫療及精準醫學,深入社區落實預防醫療保健,提供病人最優質的醫療照護。 楊仁宗院長表示,醫療需要先在地化,然後才能全國化,進而國際化的精神,持續率領醫療團隊進行品質精進,以今年由護理部與骨科部領軍獲獎品質改善主題「降低關節置換術後90天內居家跌倒發生率」為例,統計居家跌倒發生率約為13%,與全世界的統計比率相同,為精進提升醫療品質,經醫療團隊進行跨單位討論與檢討,製作了關節護照手冊、拍攝關節置換手術前後衛教影片及跌倒事件驚奇筆記本,以加強家屬對居家照護時注意事項熟悉度。在骨科病房,我們進一步建構了居家情境式模擬訓練基地,護理師繪製身高紅綠燈警示尺,教老人家選擇合適椅子高度,由復健治療師在住院中指導術後病人上下車、使用馬桶、上下樓梯、直線行走、踩腳踏車等技巧。藉由這些改善手法,90天內居家跌倒發生率從13%大幅下降到3.5%,不僅提升了病人的生活品質,也大大降低病人再住院的風險。 近年來隨著高齡化社會發展與疾病進展變化,腦中風個案人數持續增加,如何避免病人再次中風以及維持患者合宜的體適能與功能成為重要課題,而行走能力是中風病人能否重返自立生活的關鍵,在病後漫長歲月中,若病人無法維持行走能力,對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嘉義長庚也成立跨專科醫療照護改善團隊,含加護病房、病房、腦神經外科及復健科等醫師、護理師、復健治療師成員,提升腦中風病人(可依指令執行)10公尺行走距離速度之達成率,並透過行走大富翁、阿里山小火車等在地文化特色創新活動,讓病人就地就近的執行復健計畫,恢復下肢肌力,使病人能更容易地執行日常活動,即早恢復健康,回歸社會。 嘉義長庚是在一片翠綠甘蔗田中的急重症急救責任醫院,雖位於沿海偏鄉,仍持續秉持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的理念,堅守目標與使命,服務在地鄉親,這20年的品質促進,已儼然成為雲嘉南重要的急救責任醫院堡壘,捍衛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民眾的健康安全,此次能榮獲國家醫療品質獎特優機構獎之肯定,將更激勵本院朝向卓越醫療不斷精進。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醫脈相傳 |
 |
 |
飲食營養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