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有大水泡怎麼辦? |
 |
◎嘉義長庚腎臟科主任 張弘育 |
 |
 |
 |
一位62歲的女性病人,長期以來身體健康狀況良好,除最近這半年覺得右側的腰部有輕微漲痛的感覺,她自己以為是骨頭退化的問題,也不以為意,某日她因為發燒來到醫院急診求治,初步檢查診斷是泌尿道感染,而住院治療,感染發燒的問題很快得到改善,在急診時病人因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而發現右側腎臟有一個直徑接近13公分的巨大水泡,住院第5天基本上感染已經治療好了,但是右腰悶漲感仍存在,經與病人及家屬商量治療的方法,最後決定與放射診斷科醫師合作,以導管引流後施以95%純酒精的硬化治療,治療很成功。出院後病人在門診追蹤,除了症狀改善外,超音波檢查水泡沒有再長出來(圖一)。 另一位也是62歲的女性病人,她有家族遺傳的多囊腎疾病,她的肝和腎臟內有數不清的水泡,腎功能也逐漸退化。原本她在地區醫院的腎臟科門診追蹤,因為右上腹痛轉到嘉義長庚的急診,其實她除了腹痛還有長期胃口不好的問題,在急診的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內竟然有一個直徑17公分大的水泡,簡直比小孩的頭還大,難怪她會上腹悶痛以及食慾不振。經評估以同樣的方法治療,但是這位病人的治療比前一位患者更困難,導管放置入水泡囊內持續每天有150到240cc的滲液流出,所以無法施以酒精硬化治療,直到一個月後滲液少於每日50cc後才注入約100cc的純酒精治療,病人也在數日後出院。出院後3個月超音波追蹤雖然肝臟內仍有許多小水泡,但那一個17公分的大水泡已經偵測不到了,病人的症狀改善許多,胃口大開,最近回診發現病人胖了3公斤(圖二)。 腹部臟器內長水泡是很常見的問題,尤其以腎臟和肝臟水泡最常見,根據研究統計,40歲以下的人在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有水泡的比率有3%,而60歲以上可以達到24%以上,年齡越大發現的比率越高,70歲以上的人約有35%以上都發現水泡的問題。這些肝腎臟的水泡大多是良性的,而且大多數都沒有症狀,但是如果水泡太大超過10公分,就可能會產生症狀,例如疼痛、感染、消化不良等,這個時候就需要治療。 發現肝腎有水泡的問題時,如果需要治療,以導管置入引流後,再施以不超過100cc的95%酒精硬化的療法已十分成熟。病人如果有巨大的水泡引發不適的症狀,可以經醫師評估後選擇此治療方法,其優點較傳統開刀簡單,且復原得更快。 民眾如果有肝腎水泡的問題,應該定期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如果發生症狀,經醫師評估後,可優先選擇侵入性較小的導管引流後施以純酒精的硬化的治療方式。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兒童醫療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