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五期 107年5月1日發刊
精神醫學面面觀
精神醫學的絕地武士∼電痙攣治療
◎台北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 李晉邦
66歲男性,罹有重度憂鬱症,約近6年以來,逐漸變得沉默不語,生活也需要家人照顧,於外院精神科住院多次,接受多種精神藥物治療,均無起色。於本院接受電痙攣治療後,憂鬱症狀消失,回復正常。
52歲男性,約半年前因工作壓力大,後罹有重度憂鬱症,有嚴重的失眠、厭食以及自殺想法;他自殺未遂後,被家人帶至本院急診,住院接受電痙攣治療後,憂鬱症狀及自殺想法完全消失,回復正常。

電痙攣治療為1938年,由義大利籍精神科醫師Cerletti及Bini 所研發。此治療乃以微小電流,誘發腦部痙攣,藉以改善精神症狀。雖然目前已有許多對於重鬱症有效的藥物及心理治療,但仍有不少患者,僅有電痙攣治療能改善病情。
電痙攣治療的療效
對於重度憂鬱症,8成患者會明顯改善,5成患者的憂鬱症會完全消失。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約佔重鬱症患者的3成),約有50∼60%的患者會明顯改善。
電痙攣治療是目前被證明對於嚴重自殺危險性具快速療效的療法。以美國CORE臨床試驗的結果來看,針對具嚴重自殺危險的患者,經標準電痙攣治療的療程後,8成患者的自殺想法完全消失;對照未接受電痙攣治療的患者,僅2成患者的自殺想法完全消失。
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躁症、思覺失調症、巴金森氏症、抗精神病藥物惡性症候群、譫妄、失智症合併行為障礙及癲癇重積狀態等,具不錯的療效。近年來,甚至發現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具有療效。
本院特色
任何治療的核心議題必然是「療效要最好,副作用要最少」。電痙攣治療相關的副作用,有短暫認知障礙、失憶、肌肉酸痛、頭痛、噁心嘔吐、短暫高血壓等。若治療劑量愈高,則副作用的發生率也愈高;反若劑量過低,則療效不彰。因此關鍵在於,如何依個別患者的狀況,量身訂做最佳的治療。本院乃全國唯一通過國際電痙攣治療暨神經調節術學會認證的醫院,提供和先進國家同步的電痙攣治療,並依個別患者的狀況,量身訂做治療。本院也是全國唯一具備整合精神科及麻醉科的電痙攣治療團隊。本院的電痙攣治療主要特點分述如下:
● 治療前評估
由精神科專科醫師及麻醉科醫師,詳盡評估病情及任何潛在的風險因子。
● 治療時的麻醉
具備標準的生命徵象監測儀器(血壓、心跳、呼吸速率、血氧濃度)、心電圖及腦電波圖等。麻醉醫師會持續給予患者氧氣,並依據患者的生理狀況,經由靜脈注射,給予麻醉藥物,使患者在過程中,充分熟睡且放鬆,並視病情給予藥物以降低副作用(例如:高血壓、頭痛、噁心嘔吐等)。
● 治療劑量的選擇
依患者病情嚴重度及認知功能,選擇適當的電極擺位,並採取標準的「刺激劑量滴定法」(Titration Method),決定最佳治療劑量。
● 治療當下的評估
醫師依據腦電波圖及各項生理指標,評估治療品質。
● 治療間及治療後的評估
醫師每週評估患者的病情、認知功能及生活品質,並依此來修正治療。
● 電痙攣的療程
單次療程約10∼15分鐘,實際電流刺激的時間,約0.25至8秒間,而痙攣時間,通常為30∼90秒間。電痙攣治療的治療頻率,一般為每週2∼3次,療程數目6∼12次不等。
關於電痙攣治療的迷思
許多患者擔心電痙攣治療的副作用,會「死亡」或是「腦筋會變笨」。事實上,電痙攣治療可說是所有醫療中,最安全的治療,不僅為「非侵入性」,而且治療相關的死亡率極低(少於十萬分之五)。至於認知副作用,是目前電痙攣治療仍無法完全克服的弱點。所幸這些認知副作用均為短暫。失憶僅影響治療前1個月內對過去事件的記憶。其餘認知副作用,在治療結束後3天,即回復治療前的水準。甚至因病情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治療後反比治療前更佳。其他副作用,包含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等,目前可用藥物預防。
另外有三個常見迷思:(1)會使腦部更容易發作癲癇;(2)會傷害腦部;(3)藉使患者失憶來達到療效。
事實上,電痙攣治療本身具有「抗癲癇」的作用,反倒使腦部更不會有癲癇。就電痙攣治療的安全性而言,自1938年迄今的醫學研究,並無任何顯示會傷害腦部的證據。最後,已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失憶和療效無關。
電痙攣治療的作用機制
最主要有三個理論,試著解釋電痙攣治療的療效:
一、神經內分泌假說:電痙攣治療可使大腦快速大量釋放荷爾蒙,快速調節自律神經活性,藉此對嚴重的失眠、厭食及自律神經失調障礙,特別有效。
二、減敏假說:患者在重鬱發作時,其腦神經細胞,會對壓力變得特別敏感;因此微不足道的壓力,也足以刺激患者。電痙攣治療可快速降低神經細胞,特別是針對負面訊息的敏感性。
三、神經再生假說:電痙攣治療會促使海馬迴區域的神經細胞再生、神經連結增加。
結論
電痙攣治療是一種快速、有效、安全、簡短、進步、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特別對於高度自殺風險、重度憂鬱發作、其他治療療效不佳時,是極重要的治療選項。
         
 
封面故事
睡眠精神醫學∼失眠睡不著!
男性精神醫學∼男性也有憂鬱和更年期?
精神醫學的絕地武士∼電痙攣治療
邁向「瑞」智之路∼阿茲海默氏症
新聞紀要
靜脈曲張可能產生栓塞嚴重併發症!長庚醫院研究榮登國際醫學頂級
配對成功!基隆長庚協助肝癌病人換肝重生
聽力診療服務新紀元∼林口長庚設置「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
為何我們需要人工生殖技術?試管嬰兒寶寶是現代不孕家庭的福音
特別報導
麻疹衛教二三事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我在安寧團隊的日子
中醫報導
男性不孕症 精子向前衝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本月主題
精神醫學三十年來的演進
社會公益
長庚推動「兒少保護」等五大公益專案 鼓勵員工提出專案擴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