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可能產生栓塞嚴重併發症!長庚醫院研究榮登國際醫學頂級 |
 |
◎桃園長庚皮膚科副主任\台北長庚診所靜脈曲張特別門診主治醫師 張學倫 |
 |
 |
 |
古小姐是一位60歲的國中老師,因為左小腿突然腫漲疼痛數天,被懷疑是小腿的蜂窩性組織炎,而轉診來皮膚科門診就診。當她褲管拉上來的時候,除了紅腫的小腿之外,在大腿和小腿的內側,有許多明顯、捲曲狀且突起的靜脈,看起來並不像單純的蜂窩性組織炎。經過超音波檢查以及抽血檢查,證實了小腿的紅腫是由於深層靜脈栓塞所引起。透過抗凝血劑治療,之後再使用局部麻醉、安全性高、不用住院、幾乎無恢復期的微創血管內射頻治療後,古小姐不僅術後就可以去上班,最重要的是還給她一雙平整滑順且沒有擾人症狀的腿。
靜脈曲張常被認為僅是影響外觀的一種疾病,不治療也不會有嚴重的併發症或是致命。不過長庚紀念醫院及長庚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靜脈曲張患者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是正常人的5.3倍,產生肺栓塞是正常人的1.73倍,產生周邊動脈疾病是正常人的1.72倍。證實了靜脈曲張絕不僅是外觀和症狀的問題,而是有很高的可能性會有嚴重併發症!這項研究結果已於2018年2月發表於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靜脈是將人體血液帶回心臟的器官。腿部的靜脈為了對抗地心引力,讓血液從腳流回心臟,必須利用小腿的肌肉當作幫浦,以及靜脈內的瓣膜當作單向閥防止血液逆流。當瓣膜出了問題,產生逆流,血液便會淤積在下肢血管,造成血管的管徑變大、擴張、變形及扭曲,並產生症狀或是外觀上的困擾,這就是靜脈曲張。 產生靜脈曲張的原因,主要和遺傳(有家族史)、年齡(較年長者)、外傷、性別(女性)、生活型態(工作常久坐或久站)、懷孕等有關。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包括表皮雷射、硬化劑注射、微創血管內射頻或雷射治療等。 靜脈曲張病人最常問的問題就是,靜脈曲張會不會影響健康?不治療會怎麼樣?許多患者往往輕忽此疾病的嚴重性,而不積極接受治療;有些靜脈曲張的患者甚至是因為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才來就醫。深層靜脈栓塞是相當嚴重的併發症,不適當治療,不僅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腿部腫脹、疼痛、潰瘍,需要一輩子穿著彈性襪;更嚴重時還會產生肺栓塞,甚至危及性命。 為了解靜脈曲張患者和一些嚴重併發症的相關性,長庚紀念醫院及長庚大學因此利用健保資料庫,針對2001∼2013年台灣地區的靜脈曲張約21萬位患者做長期追蹤,研究靜脈曲張患者和正常人相比,是否比較容易產生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以及周邊血管疾病。經過科學化的研究及驗證,證實了靜脈曲張絕不僅是外觀和症狀的問題,而是有很高的可能性會有嚴重併發症! 依據國外文獻,約有23%的一般民眾患有靜脈曲張,是非常常見的疾病。我們的研究顯示在台灣每年卻僅有0.53%的民眾因為靜脈曲張而就醫!可見絕大多數的靜脈曲張患者未受到應有的診療!由於靜脈曲張絕不僅是外觀和症狀的問題,而是有很高的可能性會有嚴重併發症,是不容輕忽的疾病。治療方面,口服藥及外用藥對靜脈曲張效果不佳,坊間流傳的抬腿及按摩等方式,對靜脈曲張的改善更是有限。醫療級的漸進性彈性襪雖然對靜脈曲張會有改善,但是僅能控制現況,預防繼續惡化,無法達到根本的治療。 要達到治本的目的,必須利用超音波確認出問題的靜脈所在,針對發生問題的源頭部分加以治療。而非僅是治標,把看得到的突出靜脈處理掉而已。目前新式的靜脈曲張治療方式(微創血管內射頻或雷射治療)不僅安全性高、使用局部麻醉、不用住院、傷口幾乎無疤痕、也幾乎無恢復期、讓病人術後就可以馬上去上班。我們建議患有靜脈曲張的病人都能早期至醫院門診接受追蹤及診療,以避免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創刊於1883年,為醫學領域中最權威最頂尖的醫學期刊之一。我們發表的這篇論文,不僅是JAMA近25年來第一篇收錄的靜脈曲張相關研究原著論文;更是JAMA自創刊135年來第一次收錄由亞洲醫師撰寫的靜脈曲張原著論文,足見此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受到重視的程度。目前已獲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路透社(Reuters)、Fox News、CBS、ABC、英國太陽報(The Sun)、MD Magazine、HealthDay、WebMD、MedicalResearch.com等多家國際知名主流媒體專訪及報導。這項研究對於全球為數廣大的靜脈曲張患者具有重大的意義。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本月主題 |
 |
 |
社會公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