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之美∼帶著希望到印尼 |
 |
◎桃園長庚手術室護理師 王雅琪 |
 |
 |
 |
大愛不限距離,醫療不分國際,懷以感恩與真誠的心,將長庚的服務與溫暖帶到印尼。此次義診醫療團隊由長庚醫院外科部部主任羅綸洲率領,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行政院衛生署與外交部聯合跨部會所組成之「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與日本亞洲醫師協會及印尼Pare及Barru兩所醫院,共同攜手協助唇顎裂病人手術修補服務,此行成功完成25例手術。 事前準備需要相當完備,因不確定的病人數及不同手術方法會用到不同的器械,根據當地醫療人員事前訪視,大多數為唇顎裂病人,少數有唇、鼻、顏面修補或重建。由於無法確定刀量及刀法的因素,在器械準備上,我們必須考量重量的限制外,還需要思考如何配置主要的器械及件數以利手術,避免手術當日沒有器械可用的情形。 一到達印尼Anwar Makkatutu Hospital醫院,我們立即前往確認手術室的整體環境、儀器設備及耗材,發現當地的設備結構設計上,不符合手術室基本感控配置,許多儀器設備都出現故障的情形,我們便與當地工務一一解決並克服。 聯合門診開始時,醫療團隊藉由給予可愛的造型汽球,減輕家屬和患童們緊張的情緒。進行看診時,才發現患童們普遍有血色素低、貧血的情形,也需著手了解白血球是否正常,才能安排後續的手術。 當地手術室刷手方式,是使用同一個刷子沾取消毒液重覆使用,沖水為手控開關,提供非無菌的擦手紙擦乾,手術室門也需要自己推開,這一連串的差異性,讓我們相當驚訝,這樣有符合感染控制嗎?於是我們與當地的護理師,聯手將手術門開關黏貼住,讓醫療同仁可以以背開門,在刷手前確認有滅菌紗布得以擦拭,並使用原裝刷子刷手後再擺回原裝盒裡避免染汙。 手術過程中,空調一度壞掉,使得手術室內溫度飆升,現場大家汗流浹背,由於放大鏡(loop)的起霧,及需要一直擦汗,導致手術進行相當艱辛(圖一)。 印象最深刻的是唯一的一台阿比氏瓣(下唇轉上唇,ABBE)手術,羅綸洲部主任表示這是罕見且相當困難的手術,困難的部份在於該病人的上頜骨幾乎完全缺損及鼻部缺少犁骨,以至於從外觀看過去,只有一個鼻孔(圖二)。羅部長秉持著教學奉獻知識的精神,在手術過程中,耐心、仔細的跟當地醫師講解手術技巧及該注意的地方,術後病人鼻孔放置兩條呼吸管且傷口較大(圖三),因此術後的感控及照護相當重要。 結束手術後,當地舉辦感恩茶會,邀請病人及家屬上台致詞,家屬對醫療團隊充滿無限感激,因為醫療團隊的服務,讓他們的小孩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此外,當地醫師代表及印尼駐台代表陳詠韶組長也對此次義診行動表示感謝及讚許,並期盼日後能有更多醫學上的交流。 這次的義診經驗,讓筆者體會並衷心感謝長庚提供這麼優質的工作環境,能夠讓我們習得一身好功夫,可以到國外去協助需要幫助的病人,發揮護理專業的照護精神。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大學專欄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愛無國界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兒童醫療 |
 |
 |
人物側寫 |
 |
 |
本月主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