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甲狀腺疾病與治療 |
 |
◎高雄長庚一般外科教授 周逢復 |
 |
 |
甲狀腺結節 一般可分為單一性結節或多發性結節(2顆以上),其甲狀腺功能多為正常或低下,臨床上需做超音波檢查,或進一步細針抽吸,以排除為甲狀腺癌的可能性,初期約每3至4個月門診追蹤一次,如結節大於4公分、較硬、增長快速、有明顯壓迫現象,且細胞理學檢查異常,則應進行外科手術。大約95%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僅需定期追蹤,亦即甲狀腺結節大小穩定、無毒性,一般而言不需手術切除。另外,單一結節可嘗試射頻燒灼術或手術切除等治療方法。 甲狀腺炎 可分為急性與亞急性,急性者為細菌感染,以女性居多,好發於免疫力及抵抗力較弱時,患者頸部紅腫、熱痛、發高燒,症狀嚴重時需施打抗生素或引流。亞急性則可能為病毒感染,患者有頸部疼痛及暫時性甲狀腺機能亢進,一般只要進行止痛或類固醇治療即可。 橋本氏甲狀腺炎主要為自體免疫異常所引發,患者頸部腫大、疼痛,甚至甲狀腺機能亢進。一般的治療方法為控制甲狀腺機能及給予止痛劑、類固醇。 甲狀腺囊腫 此類病人經患部抽吸處理後症狀應可改善,如果陸續再發(3次以上),則需進行外科手術切除。 甲狀腺乳突癌及濾泡癌(較佳分化性) 好發於30∼40歲女性,1公分以內可作單側切除,其餘以超音波追蹤即可。如1公分以上或術前確定為較佳分化性癌,則建議進行兩側全切除合併中央淋巴腺或外側淋巴腺切除(II, III, IV, V),而中央淋巴腺切除有較明顯的副甲狀機能低下,需早期服用鈣片或維生素D3,手術中使用喉返神經探測器(詳見圖)可大幅減少神經受損,且多數患者術後恢復情況良好。惡性腫瘤超過2公分以上,侵犯外部組織或被膜,細胞較惡性者且淋巴轉移者,應再加作碘治療,並需定期追蹤。 髓質癌 好發於50∼60歲女性,有家族史,需進行兩側全切除手術,合併中央淋巴腺及外側淋巴腺切除,首次外科手術的成敗舉足輕重,如日後再手術或處置將有相當的困難度,目前尚無理想的控制藥物,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 退分化性癌 好發於70∼80歲高齡人口,癌細胞擴張迅速,通常存活餘命不超過半年。 綜觀而論,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方法以藥物為主,必要時再輔以碘131或外科手術。甲狀腺結節則需持續定期追蹤檢查,如有異常腫瘤可儘早發現,而甲狀腺癌以外科手術切除的治療效果最佳。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