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疾病漫談 |
 |
◎高雄長庚一般外科教授 周逢復 |
 |
 |
 |
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的下方兩側,成人約重20公克,正常狀況下不容易觸摸到,如有腫大或結節才有明顯觸覺。 甲狀腺疾病依甲狀腺功能可分為毒性與非毒性。所謂毒性的症狀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素(四碘或三碘甲素)升高、促甲狀腺素降低,病人有心悸、體重下降、神經質、怕熱、失眠、女性月經異常等狀況,部分患者伴有眼球突出的特癥。而非毒性則是一般診斷為甲狀腺腫大或結節,甲狀腺功能並無異常(或低下)—甲狀腺素(四碘或三碘甲素)正常,促甲狀腺素維持正常或升高。 甲狀腺機能亢進原因 常見的甲狀腺疾病為葛雷氏症,其機能亢進係因自體免疫異常所引起,較好發於女性,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為 1:8,年齡小於50歲且有家族病史,症狀是甲狀腺廣泛性的腫大。 有些甲狀腺結節病人雖然甲狀腺機能亢進,但沒有甲狀腺廣泛性腫大的明顯症狀。此外,有部分是甲狀腺發炎時會在特定時間內出現暫時性甲狀腺機能亢進,臨床上如果符合四碘或三碘甲素升高,促甲狀腺素降低等情況,則可確定為甲狀腺機能亢進。 為正確判斷甲狀腺結節的類別,利用醫療儀器進行掃描檢查,即可分辨是熱結節或冷結節,可做為訂定治療方針的依據。一般而言,熱結節與甲狀腺機能亢進有關,而冷結節與惡性腫瘤較相關。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 一、藥物: 1.β抑制劑如Inderal,服用數小時後會降低心跳。 2.甲狀腺素抑制劑:有 Methimazole或Propylthiouracil兩種,需經數星期才可降低甲狀腺機能亢進,有些病人使用後會出現副作用,例如:皮膚疹、發癢、發燒等症狀,少數會有肝臟發炎或白血球數減少等情形發生。因此,服藥期間如有黃膽、發燒或喉嚨痛等,必須停藥且回醫院就診。進行藥物治療之病人如果甲狀腺縮小且功能恢復正常,則應維持用藥,約有 20% 服藥滿一年的患者痊癒。 二、原子碘: 為葛雷氏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最建議的治療方式。此方法簡易且施行一次即可,於一、兩個月後患者症狀可獲得改善,但有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太大則不適合,最常見之副作用為造成甲狀腺機能低下,但不影響患者日後受孕率或提高罹癌率。 三、外科手術: 甲狀腺腫大超過50公克以上,有凸眼症狀的葛雷氏症,手術是較佳的治療方法,目前採取甲狀腺一側全切,一側保留2.5×1×1公分,術後有80% 的患者可痊癒,20% 變成甲狀腺機能低下需服用甲狀腺素,另外約有 1% 的病人會再發。而凸眼症狀亦可於術後獲得改善,但並不確保可完全消失。 甲狀腺機能亢進併發結節建議進行兩側全切,需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若是熱單結節則作一側全切除。外科手術可立即改善病人症狀,但術後約有1%會因神經受損以致聲音低沈或沙啞,約有2%造成副甲狀腺功能低下需補充鈣。 目前手術中使用喉返神經探測器及超音波刀(圖示),可簡化手術過程、縮短手術時間、控制術中出血及減少併發症發生,其中喉返神經探測器已廣泛使用於甲狀腺癌或再手術的病人。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