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卷第九期 100年9月1日發刊
藥物疹專刊
養生文化真、善、美∼從「養生村故事多」說起
◎養生文化村村民 越叟
數月前,老朽我偕老伴專程自美國返台,前來投奔長庚養生文化村。出國多年,遲遲來歸,恍如初來乍到,諸多陌生。對於「養生文化」更覺新奇,很想探知老人養生何以攀上文化?及至參加老頑童合唱團,在一次演唱會中,聽到本村首長黃院長致詞,期勉大家傳承我國固有的精華文化,始領悟原來注重文化,乃本村既有的宏觀思維;加上數月來的觀察體驗,遂確認以養生結合文化原屬美事。其中由老頑童所唱的《養生村故事》之中,概可窺其端倪,且聽老朽慢慢道來。
養生文化要義
先說養生。養生者,頤養生機活力也,無疑乃老人首要大事,當務之急。因老者年日無多,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所以理當格外講求養生之道,以保身心健康、延年益壽。而「養生」當需養身、養心兩重講究。養身屬外在,與文化牽聯尚少;養心係內在道德修養,與文化密切相關倚恃特多。文化足以砥勵道德,道德為之促進生機活力達成養生之道。文化、道德、養生互為作用產生效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其理至明。這也許就是主事者所以相中「文化」,使之與養生搭對同儔的緣故吧!
文化故事例證
次論文化。姑且從硬體、軟體兩面來看,本村於此最為出色。先看硬體,無論整體規劃的氣魄恢宏,或局部配當之適切得宜,都足以稱道:高處有眺望平台,窪地闢五彩花海;登山拓特殊棧道,散步開寬敞路徑;路邊歇腳置座凳,中途休息築涼亭;遍地植樹木,定點設洗手間;運動健身劃專區,遊樂觀賞處處勝。
其環境之幽美,設施之完善,與構想思慮之周延,他處無出其右,誠可謂真、善、美三者具足。不止此也,所有硬體設施,不論大小,其取材品質之優,規格之高與創意之獨具,莫不超人一等。
以上述眺望平台為例,建構宏巍厚實不說,其設計巧妙,宛若引頸遠眺之架勢十足,特別引目吸睛。又如仿古所建的「之」字形木造登山棧道(註一),漫步其上特感輕鬆舒適,更為老人最愛。這等具有養生作用,又含有文化意義的設施,毋寧即是養生文化真善美的代表性傑作。
至於文化的軟體,首推服務品質,次為多樣化、情趣性的社團活動。前者屬於工作人員之表現,後者則屬住民之作為。最難得的是這裡所有服務人員,不分工作人員或志工,無不親切熱誠又彬彬有禮,見到長輩,必會招呼問安,有的還會直呼「○伯伯」稱為長者,覺得分外溫馨。這也顯示她〔他〕們訓練有素,而且充分受過文化的薰陶。
我最佩服餐廳的收銀人員,記性好得叫人感動,腦瓜比電腦還靈光,能於極端忙亂之中,把人人各異的瑣碎,零錢、紙鈔等帳目搞得清清楚楚。能記住我每餐要吃多少碗飯,記得我有老伴,倘若不在,會問「阿姨呢?」更感動的是,有一天我換了一件襯衫,竟被她發現誇讚「這件襯衫很好看!」我是新住民,認識我的人極少,但每次我去找服務人員,幾乎都會被她們親切地叫我「O伯伯」而我雖然連找她們多次,卻仍然記不得他們半個姓氏,真是自慚。
交通車的駕駛小弟,對長輩上下車多會前來扶持,毫不厭倦。有一晚下雨,我搭車外出,目睹車窗外,一片迷茫;又正好行經山區上下坡緊急彎道,方向盤急劇左拐右轉,不容疏失毫厘,驚險萬狀。我突然憶起抗戰期間車行滇緬公路七十二拐的驚險情景。不禁對駕駛人員的勞苦重擔大為感動而欽佩不止。
老頑童合唱團的指揮是老師志工李純美小姐,音樂素養高,又熱心和善、教導有方、指揮卓越,使合唱團表現優異,成績斐然。李老師對老頑童既尊敬又親切,尤其富有耐性。老頑童們個性皆異,頑性難移,有時候老師講歸講,我們做歸做,老師都能容忍,耐性勸導、循循善誘。最近老師要我們用台語發音唱兩首本土歌曲,這可難煞了許多老人,也苦了老師,必須一字一字,耳提面命的教導矯正。從李老師的服務精神中,實在讓我們聞到了「溫良恭儉讓」無比溫馨的文化香氣。
軟體文化除了上述服務品質以外,還有前所述及的多樣化社團活動,包括才藝性的書畫、音樂、國劇、舞蹈;趣味性的麻將、棋奕、撞球;科技性的電腦、數位鋼琴;學術性的英語、日語;以及宗教性的有關活動。每一項目之下還有若干小項,例如音樂有合唱老歌帶唱及聖歌、卡拉OK;國劇分清唱、文武場演練等不及備載。所有活動均由住民主動籌組社團定期實施,以資培養生活情趣,追求完美人生。這也是另類別具意義之養生文化的體現。限於篇幅,恕不贅敘。
末了,老朽不揣譾陋,大膽參照流行老歌《小城故事》杜撰「養生文化真善美」歌詞一闕如下,並祈大雅教正。
養生文化真善美
(調寄《小城故事》)
養生村美名揚,文化村孚聲望;
退休朋友好去處,耆老安樂鄉。
美如一幅畫,樂猶歡聲唱;
養生文化真善美,這裡無盡藏。
習書畫,學上網,唱歌票戲舞霓裳(註二);
無憂無慮享晚晴(註三),高歌老益壯!
註一:指諸葛亮為進攻四川行軍專用所建傍山木質步道稱之曰棧道。
註二:學上網指電腦,票戲指國劇,舞霓裳指跳舞。
註三:晚晴喻老人晚境之佳勝。李商隱詩「人間重晚晴」。 
         
 
封面故事
抗癌標靶藥物的皮膚病變及治療
過敏藥物之藥物基因體學與藥物基因檢測
臨床常見的藥物過敏反應
「“藥”命效應」:台灣嚴重藥物不良反應之救濟制度與法規探討
新聞紀要
「類風濕性關節炎暨紅斑性狼瘡病友座談會」活動紀實
母乳支持團體談母乳哺餵方法、重要性及常見問題探討
無聲的隱形殺手:胸/腹主動脈瘤輕忽致命風險高
長庚紀念醫院2011永慶盃路跑LET'S RUN!
醫療時論
急診醫療的省思
醫學報導
小朋友陰莖短小的迷思
國際聾人節∼創新聽輔科技增加無限可能
失智症 高齡化社會必須面對的課題
中醫報導
中醫迷思大破解∼專業中醫師教您如何看中醫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文化真、善、美∼從「養生村故事多」說起
改變人生 走出憂傷
病人安全
愛自己∼檢收居家廢棄藥品
飲食營養
健康新「食」尚主義,談如何健康飲食?
增刊目錄
大陸人士來台參加健康保健旅遊之訪談錄(上)
大陸人士來台參加健康保健旅遊之訪談錄(下)
健康一百、營養加分∼長庚護理之家的飲養照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