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聾人節∼創新聽輔科技增加無限可能 |
 |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耳科主任 吳哲民 |
 |
 |
世界聾人聯合會創立於1951年,是國際性機構非政府組織。其目的是盡力幫助聽障朋友得到完善的治療甚而康復,維護他們的權利,並造福所有聽障朋友有一個與正常人公平競爭的人生。1957年,世界聾人聯合會根據歐洲各國聾人組織的提議,訂定年9月28日為第一個國際聾人節,並以每年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為「國際聾人節」。 說到聽障者之苦處,生活上的不便可想而之;對於年紀小的聽障兒來說,語言與學習方面都可能蘊含著無數的隱憂與挫折。對於成人或老人家而言,聽障不僅會影響人際溝通及社交能力;還可能因無法聽到警示的喇叭聲而危及自身生命安全。根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台灣因聽覺機能損傷者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約十萬多人,這還不包括一些兩耳未達55分貝聽損的族群或尚未尋求協助之人。其實,聽障朋友一直就在您我的身邊,如我們所熟悉且應適度關懷之家中年長者,是典型隨著年齡增長的老年失聰患者,其他患者則往往因為聽損無明顯外在標記而易被忽視。如能適時關心周遭的人,甚而走進醫院了解一下現代科技所可能帶來的協助,例如各類型助聽器、人工電子耳、骨導植入式助聽器、中耳植入系統、調頻系統、防噪音護具及各式聽障居家輔具等;或許你也可能成為改變他們人生中的貴人也說不定。 至於無法用藥物或手術治療的聽損朋友,任何助聽輔具如數位控制數位訊號處理助聽器、人工電子耳都可能是他們最好的幫手。目前助聽器科技的進步,已經可以克服以往因外觀、回饋音、溝通困難(聽電話或音樂、看電視)、噪音等問題所導致的患者配戴率或滿意度不高的問題。應用創新科技,例如無線科技運用連結網路、電視、手機等,更使得助聽輔具不僅只具備傳統輔具的功能,如增加音量,避免因無法聽到警示的喇叭音而危及安全等,如今更被重新定位為溝通的介面,幫助聽損患者藉由新科技的產品達到職場跑道轉換、事業範圍的延伸,甚至享受美妙音樂的境界。對於各種程度的聽損,包括出生即全聾的小嬰兒或突然聾的成人之矯治,現今皆有更完善的匹配產品,成效良好。 聽覺是上天給我們的一個美好恩賜,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它!同時對於失去聽覺的病友,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更應該給予祝福、關懷和協助。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中醫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