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疾病標誌國際研討會暨蛋白質體年會諾貝爾獎得主Har |
 |
◎長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中心/蛋白質體核心實驗室 余兆松教授 |
 |
 |
 |
研發有效且準確的疾病生物指標可以提升醫界預防與治療人類疾病的能力,大幅降低全體醫療成本。2010 年「疾病標誌國際研討會暨蛋白質體年會」於99年4月23日至24 日假本校國際會議廳舉行。本研討會是由台灣蛋白質體學會與長庚大學聯合主辦,是結合國內外疾病生物指標、生物醫學界、蛋白質體學界相關人才,一年一度切磋與研討的盛會。會議中共發表論文101篇,與會人數約700人是歷年新高。本研討會邀請了國際學術領域有卓越成就的6位國外知名學者及14位國內專家,包括200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Lee Hartwell教授、Daniel W Chan教授、Peipei Ping教授、Liang Li教授、Frank Y.S. Chuang 博士,及中研院翁啟惠院長、長庚大學楊定一董事長等學者主講「疾病生物指標」、「生物醫學」、「蛋白質體學」等相關研究,發表過去數年內最新研究成果,並提出關於生物技術最新的想法與理念。與會國際學者亦對臺灣蛋白質體學學會與本校在此領域的迅速發展給予高度肯定,對提升本校蛋白質體學研究國際能見度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會議中Lee Hartwell教授以「分子診斷如何促進健康照護與降低醫療支出」為主題發表演講。他是美國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FHCRC)的主任,於2005年發起「國際癌症生物標誌分子找尋團隊組織」(International Cancer Biomarker Consortium, ICBC)跨國合作計畫(http://www.fhcrc.org/science/international_ biomarker/)。本院/校研究團已於2005年初加入此一跨國合作計畫。他愷切闡述「個人化醫療合作架構」(Partnership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 PPM)理念,重點在於說明現今多種先進基因體、蛋白質體與代謝體分析技術的進步,已經為高效率、高靈敏度與高準確率之癌症之早期診斷生物標誌分子的研發帶來新希望。雖然先進的分析技術可以找出可能有用的生物標誌分子,但是他認為,由於目前此一領域對民間或商業團體研發機構產生不了誘因(因為投資龐大短期獲利難以預測),如何結合不同國家衛生權責機構的力量一起來推動後續「有效的臨床樣品驗證工作」,則是現階段研發癌症早期診斷生物標誌分子的重要關鍵,這就是PPM的基本理念。演講中Hartwell教授敘述了PPM的具體做法,希望世界各國的衛生權責機構能考慮加入。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讀者投書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