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會議在台北盛大舉行 |
 |
林口長庚復健科、台灣復健醫學會秘書 蔡文鐘 教授
|
 |
 |
 |
第二屆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會議(2nd Asia-Oceanian Conference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nd AOCPRM)於2010年4月29日至2010年5月2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會議共有來自全球40個國家,共1500人參加大會主題「由細胞到社會」議題涵蓋復健相關的分子生物學、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所訂定的國際健康及殘障功能分類的架構與臨床應用、老人復健、兒童復健、義肢支架、復健工程、腦中風及脊髓損傷復健、骨骼肌肉系統的超音波影像檢查及最新的超音波導引注射技術等。大會主席由長庚醫院復健科鄧復旦教授擔任,開幕典禮由副總統蕭萬長先生主持並致歡迎詞。接著由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醫師致詞。 臺灣復健醫學會(Taiwan Academ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TAPRM)成立於1971年6月26日,以促進復健醫學之發展,使有助於傷殘人員身心與職能之復健為宗旨。成立任務為激發社會對復健醫學之認識,並促進復健醫學之發展、各類傷殘人員醫療復健方法之研究與改善、復健醫學文獻資料雜誌與會訊之蒐集與編譯、輔導復健醫學人才之進修以及舉辦復健醫學有關學術研討會。 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會(Asian Oceanian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OSPRM)成立於2007年6月11日,目標是支持鼓勵復健相關學術發展、聯繫復健醫學有關機構組織通訊、建立國際復健醫學資訊發展交換平台、以及協助復健相關組織舉辦國際醫學會議。 亞洲復健醫學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大會。2008年由南京舉辦第一屆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大會,並由中國康復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協辦。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鄧復旦醫師為亞洲復健醫學會會長候選人,於2008年執行委員會議中積極爭取到2010年「第二屆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大會」主辦權。本次大會由台灣復健醫學會、長庚醫院及長庚大學主辦,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會、國際復健醫學會協辦。藉以在國際接軌同時能突顯我們的專業特色,讓台灣復健醫學趁此機會能揚名國際暨亞大地區。 第二屆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會議分4天進行,第一天重點在病患的評估,包括臨床上使用國際健康及殘障功能分類的工作坊及腦中樞運動控制的功能性肌電圖檢查。 第二天之主軸是超音波在骨骼關節及肌肉疼痛的檢查,軟組織超音波能把過去所謂的無名腫瘤一覽無遺。另外介紹如何使用超音波導引技術將適當的藥物注射至患部或進行脊椎內注射,並介紹震波治療,透過此一天的議題讓醫療人員更善用超音波檢測病患的病灶、治療病患的疼痛。 第三天的主軸是介紹腦中樞運動椌制,因為此一控制機轉對復健腦中風、頭部外傷及脊髓損傷病人非常重要,因此會中將介紹如何使用腦中樞運動控制動態肌電儀評估神經系統受損的病患,並可擬定治療的策略,會中並介紹兩項新的治療技術,第一項是經顱磁刺激在神經復健的應用,第二項是使用經皮電刺激脊髓的步行中樞誘發踏步肌肉的興奮,此一發現對神經復健是一項重要突破。 第四天的主軸是探討腦傷、腦中風或脊髓損傷後病人常有強烈的痙攣而導致關節攣縮、疼痛甚至影響動作的產生,會中將介紹目前常用抗痙攣的治療方法,包括脊髓硬膜外使用導管用電子幫浦把抗痙攣藥物送到脊椎管腔以降低痙攣。另外使用肉毒桿菌素針對痙攣的肌肉用肌電針導引作注射,可有效降低痙攣,減低疼痛促進動作的產生。 大會邀請到一百餘位歐美及亞太地區著名復健醫學等相關專家學者前來主持研討會及發表演講,提供新的概念和方法,並促成復健醫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會中同步舉行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會的執行委員會議,而本次大會會長、長庚醫院復健科教授鄧復旦醫師,也於大會晚宴中正式交接,成為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會會長。會後並與國際復健醫學會執行委員會到日月潭舉行國際復健醫學會的內閣會議。 此次會議薈聚各國菁英,探討復健的重要議題,對此一地區復健水準的提昇有極大的助益。除了展示台灣復健醫學學術及技術推動成果,並與世界各國進行經驗交流外,再次提升國內人士對於復健領域的重視與了解!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讀者投書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