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卷第八期 99年8月1日發刊
慢性腎臟病防治專刊
為民眾健康福祉堅持走對的路 長庚臨床毒物科林杰樑主任專訪-1
◎長庚醫訊執行編輯 林淑惠   ◎長庚醫訊副總編輯 陳志碩 校閱
「有次我參加一個討論國外食品衛生談話性節目,提及非洲北部的阿爾及利亞的衛生官員臨檢餐館或商家,廚師或店員嚇得把問題食品往外丟棄;而與會的老外竟說最喜歡到台灣開餐廳,因為餐廳有蟑螂、老鼠都不怕,衛生主管機關基本上不管,不像在他們國家發現餐廳一旦有這種「加料」馬上勒令停業。當時我聽了又好氣又好難過!難道台灣人真得不怕嗎?這真是黑白吃!黑白大(台語)?」—林杰樑

食品公害像瘟神般侵蝕台灣民眾健康,諸如:豬肉瘦肉精、三聚氰胺毒奶、狂牛症牛肉、戴奧辛毒鴨、鎘米、爐渣蚵仔、速食炸油砷超標、美耐皿驗出三聚氰胺、肉毒桿菌12例中毒、防腐劑蘿蔔糕、蛋餅……像暗箭般讓民眾防不勝防,寢食難安。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林杰樑主任今年5月初甫榮獲學甲慈濟宮舉辦第一屆醫界保生大帝金像獎,可謂實至名歸。長期以來,他就像保生大帝一般,揮舞著「專業知識」的寶劍,為民眾健康把關,成為捍衛民眾健康的正義使者,然而他卻謙虛的說:「我不愛被叫名醫,最希望聽到別人稱讚好醫師,目前仍在學習階段。」
林醫師為知名的臨床毒物學教授,為捍衛民眾健康,他經常有求必應、不厭其煩地向前來採訪的媒體記者解說與毒物有關的社會事件;經常奔走政府機關,為食品安全衛生政策請命;著書立說教民防毒,仁醫仁心更令人感到由衷敬佩。
理想性格 始終如一
林醫師現年52歲,外型瘦削,從學生時代即參與義診活動,今已成為毒物專家,至今仍然熱心參與且不以為苦;瘦小的身軀,卻擁有剛強堅韌的意志,為公義與理想努力不懈。
回想以前去義診的經歷,林醫師說:「義診可看到城鄉差距,雲林縣台西鄉口湖地區病人很多,一天1-200人,忙到讓義診醫師常去一次就不敢再去了。當時有些地區衛生情況不良,蒼蠅到處飛舞,問題很多,健保開辦後狀況漸有改善,偏遠地區已漸有診所,但一般民眾醫學常識貧乏,不清楚高血壓、糖尿病沒控制易產生併發症,因此,義診就要加強衛教,讓病人在生活飲食中將控制病情視為自己的責任。」
「鄉下偏遠地區較多老人家和小朋友,老人家行動不便,義診時就把老人家從家裡抬出來看病,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全民健保實質照顧有限,因為家裡缺乏人手,將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運送到診所。」
「有一年我隨長庚大學羅卡達山地醫療隊至復興鄉上巴陵村義診時也有同樣的感受,一位7-80歲的原住民老阿伯笑著和我說:『上一次看到林醫師是半年前的事。』我聽了之後很難過,因為慢性病患如高血壓患者要長期服藥,要把藥調整到最好的程度,才能開長期處方箋。」林醫師回憶道。
林醫師問老阿伯:「原住民不是免繳健保費嗎?」
老阿伯無奈的回答說:「即使健保看病不用錢,從上巴陵到下巴陵衛生所坐計程車來回就要幾千元,我也花不起這個錢。」
回顧多年的義診經驗,林醫師對長庚大學醫學系的義診提出建言:「台大醫療服務隊我也帶過,他們是在系學會底下,我認為本院應該成立社團專門從事義診醫療服務,像北醫義診就是社團專責,北醫醫療服務社團有六、七個之多,但遺憾的是長庚連一個都難以為繼,很可惜!據我所知長庚大學羅卡達義診隊去年曾中斷過一次,今年雖已回復,但代代相傳的山地醫療服務中斷後要再建立體系比較困難。義診能給當地什麼?重點不在給當地什麼?在偏遠交通不便的部落,義診可衛教病人長期控制血糖及血壓,比長期給藥物更重要,因為知道控制血糖及血壓的重要後,病患會自發性的按時服藥並控制病情,這樣的貢獻並不比長期駐診於當地來得少。目前羅卡達成員以大一大二居多,投入程度比往年少很多,我感到很遺憾,覺得現在年輕人的理想與熱忱逐漸消失,變得比較功利,付出多少就希望能得到多少效益,其實義診並不能這樣算計。」
「有時義診在施與受者心靈上的收穫是難以估算的,當地的老人家知道有人關心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義診讓醫學生了解社會,對醫師的角色有較清楚的觀念和定位,這是醫學教育養成的一環,會唸書的醫學生一旦對社會毫無所知,活在自己的象牙塔內,不知民間疾苦,以為這個社會和他們的境遇一樣美好,也不知自己該付出什麼?這很可惜。無私奉獻為內涵的義診有存在的必要,以前是治標『給藥』為主,現在希望以治本『衛教』為主。」林醫師語重心長地娓娓道來。
以專業把關,監督政府,
杜絕黑心食品、物品的毒害
只要有食品或毒物公害議題如民國96年豬肉瘦肉精及97年毒奶等事件產生時,在新聞或談話性節目,經常能見到林醫師挺身而出,為全國民眾釋疑解難;他始終稟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科學精神來分析問題,並對政府提出專業的建議。民國96年瘦肉精事件,他直言無諱指出,一個人如累積吃了5 公斤瘦豬肉,其瘦肉精含量將逼近危險值,健康堪虞!迫使政府在開放瘦肉精的政策,踩了急煞車。
他曾批判衛生署以前禁用瘦肉精後又因政治因素倉促放寬標準,開放過程不夠透明,既未做本土的風險評估,又溝通不足,不尊重民眾「健康權」和「生命權」。
對於有疑慮的黑心食品,他認為政府應建立食品履歷,在疑慮未釐清前,民眾可拒買拒吃,以
         
 
封面故事
慢性腎病防治在基隆長庚
如何預防慢性腎病
慢性腎臟疾病防治中心
淺談腎臟替代療法之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新聞紀要
雲林縣鄉立托兒所義診活動紀實
醫療時論
醫學人文在醫病溝通之運用
醫學報導
高齡銀髮族下泌尿道之疾病
特別報導
北院區牙科部的成長與發展
為民眾健康福祉堅持走對的路 長庚臨床毒物科林杰樑主任專訪-1
為民眾健康福祉,堅持走對的路長庚臨床毒物科林杰樑主任專訪-2
99年度上半年長庚體系榮譽事蹟彙編
心靈點滴
爸爸請您也保重 如何以良好溝通紓解男性壓力
用畫筆開啟人生另一段不凡的旅程
養生文化村報導
快樂員林行 二次武林大會
讀者投書
八八水災那瑪夏鄉災民致謝高雄長庚
病人安全
淺談血液透析中心住院病人之電腦資訊化交班作業
增刊目錄
第二屆亞洲大洋洲復健醫學會議在台北盛大舉行
母親節「森」呼吸電子耳家族親子聯誼會大板根郊遊趣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兒童復健介紹
2010年疾病標誌國際研討會暨蛋白質體年會諾貝爾獎得主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