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眾健康福祉,堅持走對的路長庚臨床毒物科林杰樑主任專訪-2 |
 |
◎長庚醫訊執行編輯 林淑惠 ◎長庚醫訊副總編輯 陳志碩 校閱 |
 |
 |
 |
政府應效法國外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採取霹靂手段 摘錄《生命時報》報導如下:「英國的食品安全法很嚴厲,在英國的餐廳,一道菜若出了問題,餐館被罰45萬英鎊;在日本有實際案例:掛牛頭賣豬肉,導致公司停業、社長被捕。法國有食品偵探,由政府衛生機關委派任命,對坊間超市、麵包店等暗察衛生是否合格,犯規者將依法罰鍰。新加坡每年進口商品檢疫支出高達10億新元(約折合台幣200多億),對於販賣或提供有毒海鮮產品者,最高可罰款5萬新元(約折合台幣1百多萬元),並判處最高兩年徒刑。」 「在美國,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標准,就不允許上市銷售。另外,美國從事食品生產、加工與銷售的企業,不存在無照經營或家庭工廠企業,因此摻假現象極少。此外,美國民眾的食品安全意識非常高,只要遇到問題食物,就會訴諸法律。先不論官司的結果如何,單就被告上法庭一項,就足以讓生產廠商名譽掃地,關門大吉。因而美國的食品生產者,必須安分守己。」 「反觀台灣食品衛生罰則輕,這是官員心態問題,因為從事主管食品衛生的官員幾乎沒有毒物學的背景,食品衛生很重要,因為事關人命,人命關天,但是他們缺乏切身感受,慢性中毒的病人他們不在意,他們只在意急性中毒,心態也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部分官員與廠商的關係走得太近,應該從制度及觀念、想法上著眼,且要重新修法。」對於政府在為民眾健康福祉把關上,林醫師恨鐵不成鋼地盼望政府能向國外的進步國家一樣,多所做為,台灣食品衛生的官員需要再教育。 這是醫師該做的事,該堅持的態度 他自始至終無懼權勢,堅守醫師的立場,只淡然的說這是醫生該做的事。他說:「我認為醫生的天職就是救人,宣導黑心食品防毒常識也是為了救人,醫生的職責本因如此,黑心食品殘害人的健康,生活中潛在的毒物也成為民眾健康的不定時炸彈,要讓主管單位知道做得不夠多,這也算是預防醫學的範疇,能堅定立場,最重要的是無所求,才能無慾則剛,才願意講該講的話。以前最嚴重時,曾有健康食品業者曾放話說他們的律師團會找我,但因我講任何話都有根據,所提出的論點都有證據來支持,有證據支持論點就不需擔心,我就把論文出處傳真給對方,對方就無話可講。」 後記 採訪完畢,林醫師還打電話給我補充採訪內容,讓筆者感覺他是個責任感重且實事求是的人,此外也很有耐心及毅力,本為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溫和與堅定,這樣才能讓政府對不肖廠商或食品業者下猛藥,也讓民眾正視食品安全的重要。 下回將刊出林杰樑醫師談健康食品、良藥與毒藥,請大家拭目以待。
林杰樑醫師小檔案 學經歷: ˙台北醫學院畢業 ˙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 ˙長庚腎臟科系及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 專長: ˙急慢性腎臟疾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毒物學 ˙第一屆保生大帝仁心仁術醫療學術貢獻獎得獎人事蹟 ˙毒物剋星林杰樑醫師,創造無毒生活貢獻卓著。林杰樑醫師長年致力研究被歸類為醫學院冷門科目的毒物科,2001年發明新的治療慢性腎臟病方法,2006發表自行發明的巴拉刈除草劑中毒新的治療方法重覆性脈衝式治療,全都獲得國際權威醫學書刊如:新英格蘭期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國際媒體路透社的引用,奠立其在醫學毒物科的權威地位。(摘自財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著作: 《生活中的毒》共六本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讀者投書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