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瓜地馬拉義診歸來 當地醫療現況掠影與省思 |
 |
◎高雄長庚胃腸肝膽科系教授盧勝男 |
 |
 |
 |
Part 1.瓜地馬拉醫學教育與醫療現況 一、醫學教育 瓜地馬拉的醫學系為七年制,於高中畢業後就讀,與我國相同,學校分為公立及私立,學費相差甚多,因此公立學校招收的學生比私立多出許多,招生人數並未以全國的需求量來把關。前三年,在學校上完基礎醫學課程,如果有任何一科不及格就不能升級,要補修至全部的課程通過才可以升級修習下一年度的課程,因此入學的學生並不一定能畢業或如期畢業,這一點似乎比我國嚴格些。四年級以後,則在醫院上課及見習,六年級時,會派到偏遠的山區或鄉間的衛生室服務半年,與當地衛生所的護士,負擔基層醫療的工作。七年級則全年實習。畢業之後,經考試取得醫師執照。
二、住院醫師訓練 全國有三十幾間公立醫院及一些私立醫院,首都最大的公立醫院僅900床。大約僅有四分之一的醫學系畢業生有機會接受住院醫師訓練。這應該是畢業後醫學訓練的最大限制。專科醫師訓練制度並不完備,只有少部分的次專科稍有制度,因此,醫學院的教授,仍有僅以「內科」為專長者,並非皆為次專科醫師,此亦與我國不同。
三、醫師的工作 大部分醫師不是專勤於單一份工作,不論是公私醫學院的老師、公私立醫院的醫師、衛生所醫師、甚至工廠廠醫,都有其他的兼職或私人診所,與二十年前的台灣相當類似。
四、醫療環境 政府宣稱實施免費醫療,民眾前往公立醫療院所就醫一律免費,似乎是非常好的福利政策,但事實上離完美還有一大段差距。公立醫療院所藥物並不充裕,民眾就醫雖為免費,但開立處方簽後,大部分需要自己購買藥物。收入較好的民眾,大部分不相信公立醫院的醫療,而自行到私立醫院就醫。私立醫院的收費相當昂貴,各項檢驗及檢查費用都比台灣高,腹部超音波檢查費用超過台幣兩仟元。自行購買藥物的價格亦貴,以氫離子阻斷劑(PPI)為例,每顆價格在台幣百元以上。諸多慢性病病患因經濟因素而中斷藥物治療。
五、公共衛生問題 由其衛生統計來看,急性傳染病、外傷(含槍傷)、周產期死亡及糖尿病為其主要死因。治安惡化雖不是公共衛生問題,但其除造成重要的死因之外,亦導致觀光事業無法發展,而喪失相當多的資源。從拜訪古城安地瓜(Antigua)及地卡爾(Tikal)金字塔兩處世界遺產參觀人數與其他國家比較,相對遜色許多。多胎生產以目前的醫療現狀實在難以照顧,在無法普及產前檢查及接生設備之前,恐較難減少周產期死亡。糖尿病的盛行率似乎不低,但有效便宜的藥物不普及。基層醫師照顧糖尿病的專業水準不一致,加上民眾對自己疾病的認知不強,要控制糖尿病需要通盤考量,設計出可行的策略。行醫的過程中也發現,年輕人的肥胖也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將可能是日後多項疾病的根源。
Part 2.行動醫療團的省思:
此次的行動並非單純的下鄉服務,而是一個多目標的活動,所有團員不論上下,在各自崗位努力,每一件工作都有各自的成效。 其中,以提供瓜地馬拉醫師有次專科訓練機會,應該是對當地最好的幫助,也是整個行動最大的成就。如上所述,瓜地馬拉的訓練醫院有限,提供次專科訓練的機會更少。教人家釣魚一定比給魚吃來得好,雖然有人提及訓練機會有可能會被運用於照顧特定對象,亦或有人擔憂學成歸國的人會僅服務高階層的人,但這應該都不是讓我們裹足不前的考慮。反之,對一個缺乏專業人才的地方,多訓練一個人才一定會有幫助存在。 主題醫療絕對是事半功倍的事。六位小朋友因施行唇顎裂的矯正手術,而改變了他們或者是六個家庭的一生。有高超醫術的整形外科團隊將自己的專長發揮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是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的。肝臟移植團隊以自身優異的成績及援外成功的經驗,燃起瓜地馬拉設立自己肝臟移植團隊的希望,向著為達成具體的目標而努力,當然是確定的成就。縱使享受這些成就的人,不是普羅大眾,「外科」醫療確定是立竿見影的。 整個醫療團的核心人物:陳榮譽副院長認真探索、實事求是、以身作則的精神,帶領大家從無到有,化不可能為可能,一直是後輩們忘塵莫及的典範。醫療團中唯一行政人員文志老弟,是最辛苦的。在他近乎衝動的衝勁的努力下,一件件的想法,都具體成型。除了為整個團隊協調努力的幕後工作外,讓媒體的參與和發揮,是他身為「新聞聯絡人」應該獨享的成就;少了這個部分,醫療團的努力不但無法讓人知曉,更遑論要留下歷史的軌跡。 最傳統的行醫團,是所有團員都有參加的活動,效果與其他單位的行醫團相比,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每天揮汗如雨,甚至創下 12個小時沒有小解紀錄的同時,瞭解了當地基層民眾,也是最多數人的需求。如果有後續,應該會有更有效益來照顧更多民眾的規劃,提供真正契合他們需求的服務。在行醫的過程中,有諸多當地的志工、衛生人員及醫師以實際行動來表示參與的熱誠,可惜在我們的規劃中並沒有適當安排他們的角色,但此行的過程中他們扮演著散播種子的角色,將我們的關懷散播出去,亦是功不可沒的一群,這是後續規劃要注意的。健康促進在臨床醫療之外,可以給民眾非常有用的幫助,如年輕人的肥胖在當地就是很好的切入點,但這個部分我們事先未設想到,這些都是在先遣時我們沒做好的,是教訓也是改善的空間。如果下次再來瓜地馬拉,或是要再去其他地方,我們要做得更好。 對於醫療團的社區診療服務,陳副院長強力堅持擬採全程電腦看診,希望在病患資料與診療資料儲存、藥單的正確輸入與輸出等各方面,能獲得電腦化作業的好處。在社區多間診間同時看診電腦化,這是援外醫療團前所未有的創舉,在電腦課的支持下,將醫院看診的系統簡化,利用掛號室的電腦為主機,以無線網路的方式連結診間電腦,完成了試用版的社區網路看診系統,團員們在行前也經多次演練。正式使用的第一天,是在瓜京市區的華僑會館看診,電腦操作還算順利,看診時幾乎 100%可使用電腦作業。之後,隨著地區偏遠、電壓不穩定、就診民眾增加,在加上電腦程式設計是原本健保給付框架下的大醫院思考邏輯,使用電腦的比例逐日減少,到了最後一天幾乎 100%用手寫作業。雖然,這件事的結果不臻理想,但新的方式、新的試鍊、新的學習,讓我們在失敗中成長。如果,還有這麼一天,院方也願意支持,醫療資訊系統(HIS)的醫療團版還是有發展的空間。 最後,要感謝老天照顧我們醫療團。醫院有支持的主管、良好的行政支援,當地有效率的使館、熱情的僑胞、優秀的志工,還有整個團隊有近乎絕配的團員們。大家有緣在這段時間交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回憶。感謝自己有幸能參加這個優秀的團隊。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社服園地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大學專欄 |
 |
 |
病人安全 |
 |
 |
我心深處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