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卷第六期 100年6月1日發刊
林口長庚外傷骨科專刊
八十老人逛花博
◎長庚養生文化村村民 德蘭
西元2011年台北市的國際花卉博覽會,非常吸引人,它帶給觀眾許多驚喜,凡參觀過的中外人士一致讚不絕口。
久居海外的三名子女,每年都回台探親,這次回來當然不能錯過這場難得的盛會。美中不足的是會場到處「人山人海」,熱門的展館,兩個女兒排隊兩小時,仍不得其門而入。無奈只好在館外四處走走,見各處佈滿了奇花異草,及打造精緻繽紛的園藝展示,雖未入館參觀,卻仍覺得美不勝收。
兒子每次回台灣都會住在台北,此次反返台為了參觀花博的夢想館,清晨六點即去排隊,一直等到了九點園區開放,才終於領到夢想館的入館卷。然而,即使辛苦地排了好久的隊伍才得以入場,入館後卻也只能停留40分鐘,即必須再換下一梯次觀眾入館。兒子說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整天時間才看了夢想館和未來館。
入住長庚養生文化村6年了,每月一次的住民座談會,雖然總有人提議希望文化村可以帶我們參觀花博,但我心裡估計著不太可能,心想八九十歲的一群老人,如何在人山人海中參與這麼多人的旅遊呢?
不久,奇蹟發生了!
公告欄中宣布村民可參加以下兩個梯次的花博之旅:第一梯次3月31日,以年滿八十歲以上才能參加。第二梯次4月12日,則以未滿八十歲為限,兩梯次各以35人報名額滿。兩梯次的行程之所以分年齡參加,主要是為了因應台北市政府推出愛心通道,方便長者參觀。文化村特別在參觀當天安排每位長輩都有一位護校同學陪伴,如此貼心周到的準備,實在令人感動和感謝。
參觀當日,到達展區時,一位身材高,容貌健美的護校女孩出現在我眼前,她大方自我介紹:「奶奶,我叫葉儀宣,妳別怕阿!妳走一步,我會跟妳一步保護妳。」她窩心的言語使我心花怒放,不禁感覺到站在我面前的,簡直是一位真正的天使。
進了爭豔館,千萬朵花草爭奇鬥豔,使人目不暇給,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用白色隔板搭建成的「夢想號車站」,然後看見的是各式各樣美麗無比的燈,以及用花卉圍成的時空隧道。無論是鷹架上種植的花卉,或是以各種嫁接而成的奇珍異樹,都擁有濃厚的創意與想像力。
接著進入文化館,很可惜因為未事先索取說明書,所以詳細內容並不太了解。不過,館內中國古樂器的表演,鼓的旋律在這群年輕後輩表演者的發揮下,倒也是淋漓盡致的演出。午餐在眾多參觀的人潮中邊吃邊看,這樣的經驗不多,非常有趣,也倍加珍惜。
此次參觀花博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一整天的參觀活動,清晨7點50分集合,8點出發,傍晚6點到家,行程的安排,對我們這些八九十歲老人體力的負荷恰到好處。我的近鄰李大姊一路建議,可以預訂輪椅以便累了隨時可坐,我謝絕了她的好意,因為我想考驗自己。春節前,後我曾有3個月之久的時間,飽受肩痛失眠,頭昏血壓高的健康問題困擾,經醫師診治,每天服用三種藥。在歷經3個月的病痛之後,我決心不再服藥。於是,我開始在晴天時外出散步,雨天時則利用跑步機每天活動1小時,藉由運動的疲累,幫助自己入眠。睡眠改善後,未出一周,果然血壓也跟著正常了。我已經很久未曾外出遊玩了,經過了此次參觀花博的考驗,重新又使我信心倍增。
經過一整天的旅遊,晚上我沉浸在無比的快樂中。腦海中出現的是帶領我們出遊的鳳琴、喬琳還有好多位可愛的大男孩,只見他們每人都累得滿頭大汗,不時的點算人數,惟恐將我們帶丟了。
將我們參觀花博時所受的待遇說給朋友聽,一對一的服務,每位老人都有一位專屬保鑣,朋友一聽,無人相信,紛紛說怎麼可能!
未住進文化村之前,我只覺王永慶老先生是一位擁有高超智慧的人,入住文化村6年以後,我更進一步了解他對文化村老人的愛心,令人折服感佩。如今王老先生雖然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留下的寶貴典範將會長留人間。
這一次文化村的工作朋友們,以無比的勇氣,深具愛心千辛萬苦帶領我們參觀花博,足以證明王老先生的精神,已由他們傳承,但願綿延不斷,永久傳承下去。 
         
 
封面故事
外傷骨科介紹
上肢外傷 上肢外傷的分述與治療方法
下肢外傷 腳踝扭傷時切記R(休息)、I(冰敷)、C(壓迫)
兒童骨折 兒童骨質軟 容易骨折 建立正確觀念 勿驚慌
脊椎骨骨折 發現四肢不能動的外傷病患勿隨便搬移以免造成終身
骨盆外傷 骨盆構造複雜,重大器官、神經、血管多手術風險高
醫師我的骨頭是「裂」了?還是「斷」了?
新聞紀要
長庚醫院低底盤交通車上路 體貼長者及行動不便民眾安心搭乘
醫療築夢之旅∼長庚國際援助 羅馬尼亞女從潰決的下顎至圓滿植
歡慶十年、幸福一百 長庚護理之家十週年院慶活動報導
醫療時論
禁菸、拒菸、戒菸!
醫學新知
疼痛治療新技術 即時電腦斷層影像導航系統
社服園地
疼惜咱的寶貝 淺談兒童常見之意外事件與預防之道
養生文化村報導
八十老人逛花博
大學專欄
認識輻射劑量與健康效應的關係
病人安全
從居家用藥訪視經驗談用藥安全
我心深處
最寶貴的護理照護價值「從經驗中學習」
增刊目錄
研習「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之感
叛逆少年擔任音樂志工,用十指琴聲撫慰病患心靈
我們從瓜地馬拉義診歸來 當地醫療現況掠影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