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卷第六期 100年6月1日發刊
林口長庚外傷骨科專刊
從居家用藥訪視經驗談用藥安全
◎嘉義長庚藥劑科組長 張展維
「用藥安全,人人有責」。提升病人及照護者的用藥安全能力,亦是用藥安全的重要執行策略。本次有幸參與嘉義縣衛生局「社區用藥安全健康營造」-居家用藥安全宣導及訪視,讓身為醫院藥師的我,有機會走出醫院進入社區到病人家中,全方位檢視民眾用藥情形及觀念。
在居家用藥訪視時,發現民眾幾個常有的錯誤用藥觀念,以下分別探討這些問題並提出建議,希望能導正民眾的觀念,避免藥物資源的浪費。
重複看病與領藥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而高齡者常因合併多種疾病,需跨院、跨科看診拿藥,且民眾常有看病就要拿藥的觀念,讓重複用藥的現象明顯增加。由健保局申報的分析發現,目前受限於技術或個人資料保護等問題,跨院間病人用藥資訊並未流通,且健保IC卡用藥登錄、查核功能不彰,因此,醫師看診及開立處方時,無法進一步確認其他醫師開方藥品品項,再加上病人本身也難以交代服藥情形,以致民國95∼97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重複用藥金額達27億,不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更產生了潛在的藥害危機。
醫改會提出避免重複用藥有五「藥」訣-(1)提醒醫師將用藥和過敏史登錄於健保IC卡內,或請藥師發給用藥記錄卡。(2)就醫、領藥時,請醫師、藥師查閱IC卡,或主動告知目前服用藥物、保健食品。(3)由家庭醫師或老年整合門診進行整合性用藥評估。(4)請藥師幫忙看不同醫院開的藥是否重複。(5)彙整藥品明細、藥袋資料,學作用藥記錄。
藥品儲存地點和儲存方式不佳
在一般家庭裡,通常都會準備一些治療頭痛、消化不良、鼻塞等常見病症的成藥或指示用藥,或因急慢性疾病領用醫院處方藥物,為維持這些藥品藥效及安全,藥物儲存地點及方式是很重要的。
訪視發現,民眾對藥物的儲存地點,有一些錯誤的習慣,對藥品的使用期限,警覺性也較差。像是民眾習慣將藥品到處放(或沒吃完的藥品都放置於同一個藥袋內),覺得如此用藥才方便。藥品到處放,若家中有幼童,可能發生兒童誤食藥品中毒。所有用藥放置同一藥袋內,則可能造成無法辨識而混淆用法,致用藥錯誤。
另有些人是將藥品放置於高溫、悶熱濕度高的環境(如高溫的汽車內、悶熱的廚房、電腦、電視機上、及潮濕的浴室),可能因此而讓藥物變質。
還有人認為將藥品(如感冒糖漿、胃乳)放置於冰箱,可以延長保存期限,但其實放於冰箱內反而較容易受潮,且冰箱內食品可能有生、熟食,其實細菌很多;有些藥品反而會因置於低溫環境中產生物理變化(如水溶液會因溶解度下降使藥物析出)或化學變化。
至於健康食品或是大罐藥品於開瓶之後,瓶內乾燥劑及棉花,民眾誤以為可以吸收水分,但因乾燥劑及棉花水分達到飽和時,不但無法再增加水分的吸收,反而會讓藥品容易潮濕變質。美國國家藥典中建議,藥瓶內的棉花和乾燥劑,在開罐後就必須丟棄。
相信上述種種錯誤觀念,不僅僅只是發生在訪視的家庭中,部分讀者家中應該也有相同的問題,那到底藥品到底該怎麼保存呢?
一、注意包裝上的食用說明:
藥品包裝上的有效期限,指的是:在「理想儲存條件」下「未拆封」藥品仍有效的期限,在藥品外盒,或藥品單片包裝上方或下方,常可見「exp」(expiration date),即為有效期限。因為藥品有效期限的標示方式,沒有一定的標準,若民眾還是對藥品的保存期限有疑惑,可以請藥師協助確認。若碰到無原廠個別密封鋁箔、夾鏈袋小包裝或診所用小紙包封裝藥品,上頭又沒有標明日期,則建議最好依處方天數使用。
二、勿囤積藥品:
除了慢性病的長期用藥之外,一般還是會建議依醫囑服藥,藥品應於病人治療期間內使用就好。
三、保留藥品原始包裝盒:
儘量不更換包裝,因藥品規格、用法和使用期限都在原包裝(藥袋)上,一旦將原包裝(藥袋)丟棄就很容易吃錯藥或吃到過期藥。有效期限建議可以用螢光筆標示,以確定藥品的保存在期限內。
四、注意藥品外觀是否有異:
特別提醒民眾,除留意有效期限外,還要注意包裝是否完整?藥品外觀若發生碎裂、受潮、結塊、變色,表示藥物有問題了,雖然保存期限未到,但仍建議不能再使用。
五、外用藥品保存亦馬虎不得:
已開封的眼藥膏、眼藥水,因無法確認無菌程度,一般會建議開封後一個月,無論有無變色,都不要再使用。外用藥膏,因涉及使用頻率、保存條件、無菌操作概念、藥品瓶口與瓶身遭污染等因素影響,無任何文獻資料明確提供開封後可保存的期限,故雖於有效期限內,仍應觀察藥品的外觀是否有變質情況,若有變質情形應不要再使用。
一般居家環境,不若醫院環境恆定,原則上居家藥品儲存條件應依照仿單說明書或藥袋說明指示存放,另外,儲存地點應有3原則:避光(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避濕、避熱,也就是陰涼乾燥處。另外,建議將居家用藥進行分類管理,將成人用藥、兒童用藥、外用與內服藥品明顯區隔存放及標示清楚。
過當使用保健食品
對於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的使用,傳統迷思是「有吃有保佑」及可以「養生」、「保養」。而且發現還是有很多人會認為:抗氧化維生素添加劑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迷思。
對於保健食品與特定食品的使用,目前營養學界知道最多且最能保證的健康食品,還是均衡飲食及多樣化的天然食物(包括大量的蔬菜水果)。別把健康食品當藥吃,生病單用保健食品會延誤病情,有些保健食品不具療效且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有病還是需要去就診看醫師。若有需要使用保健食品務必經過醫師、藥師或營養師的專業評估後再使用,正確使用健康食品還是可以得到一些益處的。
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
嘉義縣老化指數名列全台之冠,於訪視過程可以看到廟口及活動中心前,聚集上百名老人正在聽「說明會」,偽劣藥和健康食品販賣猖獗,故除衛生主管機關應加強查緝之外,提升民眾的正確用藥安全觀念,變成刻不容緩的工作。
鄉鎮賣藥說明會常假借健康宣導、送東西(醬油、洗衣粉)來招徠聚集老人參加,藉機兜售高價食品,以口語化的宣傳方式誇大療效。民眾欲自行購藥前,應諮詢專業人員,以免賠了荷包又傷了身體。
特別提醒民眾「用藥五不」正確概念-不相信誇大不實廣告或購買來路不明藥品(地攤、夜市、地下電台及遊覽車上販賣的藥)、不聽信別人推薦、不信神奇療效藥物、不吃別人贈送的藥、不推薦藥品給別人。
透過居家訪視讓民眾感受最直接的照護
此次居家用藥安全宣導及訪視,是為提升病人及照護者的用藥安全知識,走出醫院進入65位民眾家中進行130人次訪視,足跡遍佈嘉義縣沿海鄉鎮,也感受到民眾很直接的專業信賴,及鄉親的純樸與熱情。民眾對藥師的訪視,都感覺到很被關心及照顧,也持正面態度。個人認為藥師除了表達關心外,守護用藥者的用藥安全,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亦是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封面故事
外傷骨科介紹
上肢外傷 上肢外傷的分述與治療方法
下肢外傷 腳踝扭傷時切記R(休息)、I(冰敷)、C(壓迫)
兒童骨折 兒童骨質軟 容易骨折 建立正確觀念 勿驚慌
脊椎骨骨折 發現四肢不能動的外傷病患勿隨便搬移以免造成終身
骨盆外傷 骨盆構造複雜,重大器官、神經、血管多手術風險高
醫師我的骨頭是「裂」了?還是「斷」了?
新聞紀要
長庚醫院低底盤交通車上路 體貼長者及行動不便民眾安心搭乘
醫療築夢之旅∼長庚國際援助 羅馬尼亞女從潰決的下顎至圓滿植
歡慶十年、幸福一百 長庚護理之家十週年院慶活動報導
醫療時論
禁菸、拒菸、戒菸!
醫學新知
疼痛治療新技術 即時電腦斷層影像導航系統
社服園地
疼惜咱的寶貝 淺談兒童常見之意外事件與預防之道
養生文化村報導
八十老人逛花博
大學專欄
認識輻射劑量與健康效應的關係
病人安全
從居家用藥訪視經驗談用藥安全
我心深處
最寶貴的護理照護價值「從經驗中學習」
增刊目錄
研習「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之感
叛逆少年擔任音樂志工,用十指琴聲撫慰病患心靈
我們從瓜地馬拉義診歸來 當地醫療現況掠影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