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長庚研究發現出現皮膚副作用與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療效相關

2019-11-12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皮膚部/藥物過敏中心 吳吉妮醫師、鐘文宏主任
一位50多歲女性黑色素細胞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後出現皮膚副作用,不但起紅疹還嚴重搔癢,每天癢到她無法睡覺,連先生的睡眠也大受影響。她跟醫師說,「我好痛苦!快把我逼瘋了!」不過長庚醫院最近完成一項研究發現,出現皮膚副作用與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療效相關,可能能讓這些患者對治療重拾信心!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吳吉妮醫師表示,長庚皮膚科研究團隊與美國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跨國合作,針對1,983位接受免疫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研究結果發現,皮膚副作用與癌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相關:接受免疫治療後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其整體存活期比未發生皮膚副作用的患者延長了42個月。

這項研究成果並已發表在2019年10月的頂尖癌症領域期刊—美國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吳吉妮醫師希望藉此安慰接受免疫治療出現皮膚副作用的癌症病患,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適而喪志,研究證實了免疫治療出現皮膚副作用可能顯示臨床效果比較有效,並且大部分的皮膚副作用經過適當的治療,可望在一兩個月內有很好的改善。

吳吉妮醫師特別強調,治療皮膚副作用並不會影響免疫治療的效果,所以病患千萬不要拒絕治療,不需要忍耐搔癢、起紅疹等副作用所帶來的痛苦,應該安心接受治療,才不會影響情緒及降低生活品質。

吳吉妮醫師指出,免疫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但也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可能影響病患的皮膚、肝臟、腎臟或內分泌系統等全身各部位。而皮膚副作用是癌症免疫治療所引發的副作用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3成,比其他器官系統的副作用更早發生。尤其是接受合併兩種免疫制劑治療的患者,其皮膚副作用的發生率,更高達7成,其中嚴重的皮膚副作用約佔1-2成。

這些皮膚副作用中又以搔癢症和紅色斑丘疹最常見,約各佔三成。其他還包括乾癬樣、濕疹樣、苔蘚樣皮膚炎等,以及零星的嚴重個案包括會在全身多處形成水泡和破皮傷口的嚴重藥物過敏—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簡稱SJS)與類天皰瘡。

吳吉妮醫師表示,目前針對癌症免疫治療引發的皮膚副作用,醫師大都可使用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或系統性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研究發現使用特定的生物製劑也有很好的療效。

為了解這些藥劑的治療成效,長庚皮膚科研究團隊於2017年與美國著名的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合作,回溯性分析2014年至2017年間接受免疫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共1,983例(大多數為黑色素癌、泌尿道癌症和肺癌)。

研究結果發現,285例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其癌症整體存活期為62個月,而未發生皮膚副作用的1,698例癌症患者,其整體存活期為20個月,可以看出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存活期明顯延長了42個月。吳吉妮醫師表示,這也暗示接受免疫治療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病患,有較好的免疫治療效果;在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發現。

吳吉妮醫師分析,當免疫治療發揮功能時,便會啟動病患體內的免疫T細胞開始攻擊癌細胞,但也可能傷及部份正常細胞,因而引發副作用。而不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導致不同的皮膚副作用,例如類天皰瘡副作用,大多發生於使用anti-PD-1/PD-L1類藥物的癌症患者,而紅色斑丘疹則是較常發生於使用anti-CTLA4類藥物的癌症患者身上。因此推測,皮膚副作用與癌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相關,可能與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機制和皮膚副作用的類型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教授表示,癌症免疫治療的皮膚副作用可能延遲至用藥後的2-3個月才出現,不同於一般的皮膚藥物過敏大多於用藥初期(1週至1個月內)即發生。因此,不可因為用藥時間已久而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