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耳朵悶塞脹痛 當心耳咽管功能障礙!! 長庚成功引進「耳咽管內視鏡氣球擴張手術」

2015-04-10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系耳科 趙偉傑醫師
詹小姐26歲,從高中時代開始一直斷斷續續有著右耳悶塞的感覺,尤其坐車爬山之後,耳朵的悶脹更是要持續好幾天不能消失,每次都要一直捏著鼻孔憋氣,耳朵才能有幾分鐘的通暢感,之後又繼續塞住。看醫師時都說是耳咽管功能障礙,然而吃了好幾次藥都沒有明顯改善,聽力檢查也說一切正常。

經過鼻咽內視鏡的檢查,病人耳咽管因為長期鼻過敏導致黏膜水腫而部分阻塞,需要很努力地吞嚥才能勉強自行開通。之後她接受了內視鏡經鼻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醫師以氣球從鼻腔深入耳咽管之後,撐開了原本狹窄的管道,短短兩分鐘的擴張,原本水腫的黏膜消失了。而手術過後,斷斷續續的悶塞感消失了,雖然爬山及飛機起降時仍然會有短暫悶塞感,但是已經能輕鬆地吞嚥口水化解掉了。

余先生48歲,商務人士,一直有鼻塞的困擾,耳朵更是經常因為悶塞而導致聽力下降,反覆性的中耳積水一直影響他的生活,尤其是經常的飛行,起降時導致的耳部脹痛更是難以忍受。除了服藥,也曾經在醫師的建議之下做過鼻甲切除手術,耳朵也放過幾次通氣管來解決積水的問題,但是一旦通氣管時間到脫落,中耳積水的問題還是反覆的發生。

經過鼻咽內視鏡的檢查,他接受過鼻甲切除手術,但是最後端的鼻甲殘留了一部分,腫脹的黏膜蓋住了耳咽管,使得他的耳咽管無法順利的正常開合,局部也因為慢性發炎的關係而水腫。在合併了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以及後下鼻甲切除手術之後,病人鼻塞得已完全改善,中耳積水也消退了,不必再裝置中耳通氣管了。

耳咽管是我們人體最主要調節中耳氣壓的器官,他連結著鼻咽與中耳,開口像一個活門座落在鼻咽的側壁、鼻腔的後面,經由吞嚥以及打呵欠牽動耳咽管的肌肉,完成開合也完成一次氣壓的平衡。尤其是當坐飛機起降或是坐車上山坡時,因為大氣壓力急速地改變,中耳的氣壓也隨之快速升降,這個時候尤其需要耳咽管的正常張開來適應氣壓的變化。

感冒和鼻過敏時,因為周邊黏膜發炎腫脹以及過多的黏液,常常導致耳咽管暫時的阻塞,這種狀況會因為發炎症症狀的減緩而消失。然而一些慢性鼻炎、鼻竇炎、長期過敏、胃酸逆流、鼻咽腺樣體肥大的病人,耳咽管的開合也隨之出現問題,因為長期氣壓調適不良,症狀輕則長期耳部悶塞,甚至導致中耳積水,更甚者造成耳膜塌陷,聽力嚴重損失,而在飛機起飛降落時造成10~20%乘客耳朵脹痛甚至1%病人耳膜破裂也時有所聞。

藥物治療上,常常投以鼻部抗組織胺以及擴張劑,甚至肌肉鬆弛劑來改善局部症狀,而症狀嚴重者常常效果緩慢。中耳通氣管置放手術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手術方式,醫師在耳膜上切開一個小洞並卡入一個暫時性的小管子來維持耳內與環境壓力的平衡。然而術後耳朵不能進水,時間到通氣管脫落時,耳咽管功能障礙的問題依然存在,反覆的手術常導致耳膜的穿孔約5~10%。

近年來手術用內視鏡與氣球的進步,使得醫師可以進入
身體的細小管道,觀察細微的變化,並使用氣球來將狹小的管道加以擴張,藉以恢復通暢。本院耳鼻喉部耳科趙偉傑醫師自美國哈佛大學精修引進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從耳咽管功能障礙致病的根本部位加以治療,使耳咽管功能回復到正常功能,免除反覆中耳通氣管置放的困擾,更不會因此造成進一歩的慢性耳膜穿孔以及耳朵不能進水的問題,使病人可以輕鬆吞個口水就解除中耳悶塞的問題。目前本院已完成8例,所有病人皆表示耳悶塞感改善,能成功輕鬆的平衡壓力,皆無再發生中耳積水的狀況。

本手術主要的適應症為:無法輕易平衡耳內壓力或長期反覆耳部悶塞尤其反覆中耳積水的病人,病人需要接受聽力檢查以及中耳骨室圖的測試,以確認為耳咽管功能失調並排除如神經性失聰或梅尼爾氏症等其他相似的疾病,並且確認是否有相關的慢性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需一併處理,此外,更需要確認鼻咽有無鼻咽癌的發生。

飛機起飛降落時因為機艙壓力隨著高度快速的改變,耳內壓力也須隨之調適,才不至於造成耳膜因氣壓不平衡導致的疼痛,這個時候持續做吞嚥口水的動作或是輕輕打個呵欠,可以有效地開閉耳咽管調節壓力。耳朵壓力的平衡關係著長期中耳的健康以及聽力的保持,尤其現在搭飛機旅行的頻率日漸增加,能夠正常的平衡壓力,才不會剛出發就壞了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