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有效診斷頸因性頭部症候群—不再頭痛醫頭

2010-05-17洪家佩醫師、林瀛洲醫師、周適偉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
頸因性頭痛可導因於姿勢不良
現代人生活緊湊,工作時依賴電腦獲取資訊,下了班的娛樂也離不開網路,在捷運上也常見到低頭讀著報表、玩手機的人,一整天下來的不良姿勢,導致頸部承受不當且過大的壓力,因此頭痛、肩膀酸痛、胸口鬱悶、膏肓痛成為常見的症狀。一般人的處理方法可能就是當成一般的頭痛或肌肉酸痛處理,自行服用止痛藥,然而終究無法斷根。其實有許多長期無法治癒的頭痛與頸椎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國際頭痛協會在1990年訂出「頸因性頭痛」的診斷標準,主要根據病患的主觀症狀作為診斷,包括了頭痛,頸部、肩部與上臂的疼痛,疼痛可能會由頸部傳至前額與眼窩,甚至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畏光、畏聲、吞嚥困難、同側眼睛視力模糊等頭部症狀。從流行病學的統計上,約占總人口之0.4~2.5%,由於其症狀惱人,在疼痛門診中有20%的頭痛是因為頸因性頭痛前去求診,是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最多的一種頭痛,平均好發年齡為40歲左右,根據國外的統計顯示,女性為男性的四倍的好發率。

頸因性頭部症狀的治療需要仰賴正確的診斷
由於頸因性頭痛的症狀多樣,依據患者主觀的症狀常造成臨床鑑別診斷上的困難,導致患者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遲遲無法對症下藥。根據長庚醫院初步分析22位符合頸因性頭痛診斷準則的患者,並同時募集11位正常對照組的側面放射學影像檢查,我們發現在放射學診斷影像檢查中,頸因性頭痛患者的頸椎排列異常比例,比起正常人明顯來得高,尤其是在下部頸椎的第四五六節部分最為常見,且無論是否曾有頸椎創傷病史的患者皆可觀察到此現象。此外,根據我們的長期追蹤發現,除了診斷準則中的症狀發生部位,還有將近10%的患者會伴隨鼻塞、流鼻水的鼻部症狀。以上研究結果已於2010年2月刊載於長庚醫學雜誌中。

目前針對頸因性頭痛的治療主要是採用物理治療,包括熱療、電療,局部注射等。對於日常生活不良的頭頸姿勢,也應該著手改善,避免頸部長時間承受過度負荷。根據文獻回顧發現,頸部傷害在飛行高能戰鬥機飛行員身上發生率相當高,由於長時間深處高重力環境,加上需配戴先進的安全帽等精密裝備,都會增加頭頸部的負擔,影響到他們的飛行任務及日常生活。目前我們也認為除了傳統的物理治療,有效的頸部肌力訓練、活動度伸展、頸部冰按摩等,皆可以改善頸因性頭部症狀的發生。

頸因性頭部症狀也可能導致平衡能力異常
由於頸部是各種不同的感覺輸入到腦部的重要橋樑,也是腦部輸出訊息至身體各部位的必經路徑,因此頸部疾患可能導致許多五官不適的症狀,更可能干擾身體平衡、肩痛、肘痛、前胸後背痛等症狀,進行頸椎訓練前,要先確定上述症狀真是頸部退化引起,如另有病因,那就要確實找到原因,對症下藥。仔細的理學檢查與頸部側面影像學檢查都可以作為臨床醫師正確診斷的工具,進而提供患者更適當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