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肥胖會增加低位直腸癌手術後的復發機會
2009-07-14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 游正府醫師
我們長期追蹤將近2000例在長庚醫院接受手術的直腸癌病患,我們分析的因子包括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腫瘤遠端切緣長短、腫瘤大小、腫瘤分化程度、腫瘤侵犯的深度、淋巴腺的侵犯程度、以及有無接受放射性治療;分析後的結果發現,在高位的直腸癌,影響局部復發率的危險因子有腫瘤分化的程度和腫瘤的侵犯深度,腫瘤的分化程度愈差者其局部復發率愈高,腫瘤的侵犯深度愈深者其局部復發率也愈高;在低位的直腸癌病患方面,影響局部復發率的因素有:BMI值愈高者、腫瘤遠端切緣長短小於2公分、腫瘤的分化程度較差、腫瘤侵犯的深度愈深、以及淋巴腺的侵犯程度愈多者,局部的復發率會愈高。在多因子多重分析低位直腸癌,影響手術後局部復發率,除了BMI值、腫瘤遠端切緣長短、腫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腺的侵犯程度外,另發現性別對於手術後局部復發率也有差異,男性比女性有高達1.7倍的危險度。
其中較值得特別注意的因子就是BMI值對於低位直腸癌手術後局部復發的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BMI的理想正常值是介於18.5到25,小於18.5是屬於體重過輕,25至30屬於體重過重,而大於30則屬於肥胖。我們分析的結果發現低位直腸癌手術後的局部復發率:體重過輕者(BMI小於18.5)是2.5%,體重正常者(BMI介於18.5至25)是6.1%,體重過重者(BMI介於25至30)是9.2%,肥胖者(BMI大於30)是13.8%;也就是說,在低位的直腸癌病患手術前BMI值愈高,則相對的手術後局部復發率也愈高;而在高位直腸癌病患並沒有這種現象,高位直腸癌病患的局部復發率在3%左右。因為在人體解剖學上,低位的直腸癌位置在狹窄的骨盆腔內,四周被骨盆骨骼肌肉包覆,在手術上本來就比較困難,如果再加上肥胖的病人,更是雪上加霜,手術的困難度大增,所以可能也導致了手術前BMI愈高的病患相對的手術後局部的復發率也愈高;BMI值屬於體重過重的病患的局部復發率危險度增加3.2倍,BMI值肥胖的病患危險度則高達4.7倍。這個發現在臨床上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BMI值較高的低位直腸癌症病患除了手術外,可能需要加上更積極的術前或術後的輔助性療法,譬如放射性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
根據日前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發布民國95年癌症登記報告,結腸直腸癌的發生個案數已經首度破萬,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榜首,而低位直腸癌又占了結腸直腸癌的三分之一左右。如今已知手術前BMI值和低位直腸癌手術後的復發率息息相關,所以在此呼籲國人要多多重視自己的BMI值,維持理想的BMI,不僅僅是降低萬一罹患低位直腸癌手術後的局部復發率,更可以杜絕肥胖所引起的相關疾病風險。
※ 本研究已刊登於外科學頂尖期刊 Annals of Surgery (Vol.249,Number 5, May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