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兒童厭食與食慾不振-營養不良的一大殺手

2004-04-22長庚兒童醫院兒童胃腸科 趙舜卿主任
  營養問題近年來漸受重視,肥胖議題已在學術界與新聞界廣被討論,但與兒童厭食、食慾不振相關的議題則少被重視。厭食或食慾不振常會導致營養不良,重度或慢性營養不良可藉由身高、體重的改變而察覺,但輕度的營養不良或特定營養素缺乏的臨床徵兆,可能僅局限於身體特定處如頭髮、牙齦、指甲、皮膚等,此現象往往被家長忽視,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孩童已明顯體重減輕、發育遲緩、活動力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才發現他的小孩可能有營養不良而求醫診治,往往已延誤了治療的先機,孩童可能因營養不良而導致不必要的併發症。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胃腸科在最近三年分析本院病童罹患營養不良的徵兆與成因,總計有五百九十四位病童因體重過輕或出現營養不良的外觀表徵而列入研究。這些病童中大多為健康兒童,其中僅一百零四位(17.5 %)有潛在的器質性病變。根據家長提供的病童飲食內容與含量記錄及排便情形,我們發現這些病童中約七成有厭食或食慾不振的困擾而導致長期攝食量不足,進而引起體重減輕或瘦小等問題。以外觀表徵所表現的營養不良案例中以頭髮掉落、指甲發育不良、口唇乾裂、與皮膚病變居多,這些病童大多數有食慾不振的現象。

  本科進一步研究,發現厭食或食慾不振而罹患營養不良的病童中,約三成個案併有胃食道逆流,六成併有便秘。我們進一步探討食慾不振與便秘的關係,發現有六成的病人在食慾不振之前,已罹患便秘,其中四成病患先有食慾不振,導致後續便秘的產生。依據本科的臨床經驗,便秘合併食慾不振的病童,接受為期四週至十二週的藥物治療,除了改善便秘情形,食慾也在四週後明顯增加。這些病童在六個月內的追蹤中,有近半數的病童飲食習慣明顯改善(攝取青菜、水果的量大增),無需靠藥物來控制便秘。

  本科深入探討本院最近五年二五五位胃食道逆流病童(二0三位幼兒,五十二位較大兒童)案例,發現嬰幼兒個案的胃食道逆流有三成是以不典型症狀表現,如食慾差、半夜哭鬧、半夜嗆咳、反覆性咳嗽與氣喘等,這些個案往往無法在初期就診斷出胃食道逆流,有15 % 的病患會併發生長遲滯或吸入性肺炎等。兒童期的胃食道逆流多半與情緒或消化性潰瘍疾病有關。常用來診斷兒童胃食道逆流的方式為上消化道攝影檢查、核子醫學檢查、與二十四小時食道PH值監測檢查,經由這些檢查除了可診斷出胃食道逆流,更可排除迴轉不良、幽門狹窄或其他腸道阻塞性疾病。最近兩年本科的特別營養門診前瞻性的分析本院胃食道逆流病童的核醫胃排空率,發現近六成的病患具胃排空延緩的現象,而有胃排空延緩的病患較易罹患逆流性食道炎、吸入性肺炎、體重過輕或生長遲滯等合併症。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方式包括姿勢性治療(餵食後頭高腳低姿勢約三十至四十五度或保持直立姿勢至少一至二小時,利用重力減少胃食道逆流);食物調配治療(少量多餐方式或增加食品的黏稠度來減緩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藥物治療,藥物種類蠕動劑、制酸劑或氫離子阻斷劑。本院臨床經驗指出,為期三至六個月的內科藥治療可改善八成左右的胃食道逆流病童,近二成的病患需較長期(大於六個月)的藥物治療,而這些接受藥物治療的病患中僅5%病童需接受抗逆流手術治療,手術的適應症包括反覆性消化道出血、需長期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不理想、反覆性吸入性肺炎或生長遲滯等。

  本科的營養門診另外針對體重過輕或瘦小的病童進行營養分析,發現僅少數病童血中白蛋白與脂肪的指數偏低,但卻有不少體重過輕的患童有鋅或鐵離子含量缺乏,這些病童若接受藥物(蠕動劑與制酸劑)後症狀有改善,但對體重增長幫忙有限,藉由微量元素補充治療,體重與生長逐漸改善,食慾也有改善。對於長期厭食或食慾不振的兒童若藉由高熱量食品如營養強化配方奶的補充可加速成長與發育。中心靜脈營養則為兒童營養把關的最後防線,它在重度營養不良或罹患重症的病童中佔有重要角色,往往藉由中心靜脈營養的早期介入,可矯正營養不良或提供重症病童的基本營養需求,減少因營養不良或重症疾病導致的合併症與死亡率。本科已有不少病童家長接受住院中居家靜脈營養訓練兒施行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可減少因長期住院導致感染合併症。

  兒童營養不良常罹患許多合併症而引起病童家長的憂慮,常見的合併症包括(一)生長發育的遲緩(二)智力減退(三)腸道吸收功能減退-容易腹脹與腹瀉(四)貧血(五)性徵遲緩(六)免疫力減低而容易導致感染,並且易因感染造成重大合併症甚至死亡。

  預防保健醫學儼然已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醫學課題之一,兒童營養不良的預防與保健更是一門重要的醫療項目,父母該如何預防或改善孩子營養不良,自然成為兒童營養保健最重要的課題。當您的幼兒疑似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時不宜遲疑,孩童的早期就醫除了可吸取寶貴的醫學常識,更可落實並強化保健醫學,讓您的孩童有更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