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聚焦點
2025-10-28經營管理部
林口長庚醫院 動作障礙科馮博裕醫師
動作障礙科馮博裕醫師
有賴於18世紀古典電磁學的發展,19世紀的神經生理學家們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瞬時電流產生感應磁場再經由快速磁場變化產生感應電流,在腦皮質、脊髓或周邊神經上產生極短暫的微弱電流,開啟神經細胞的離子通道,進而強制開啟特定神經迴路。利用這個原理,使用特定模式來使用經顱磁刺激反覆針對腦部同個位置進行刺激,迫使該區域的神經細胞習慣開啟特定離子通道,執行特定生理功能,便可以調控該腦區及其連結的神經迴路功能。而這個方式就是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MS, rTMS)的原理,可以強化或抑制特定腦部功能,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
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的臨床應用
目前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已被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核可於多項臨床治療以改善症狀,包含”憂鬱症(或合併焦慮)”、”有前兆之偏頭痛”、”強迫症”。此外,在實證醫學中,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被國際臨床神經生理學會聯盟經文獻回顧分析之後,在rTMS對於治療”憂鬱症”、”中樞神經痛”與”中風後之運動功能回復”有較多大型實驗與文獻報導”。而其他症狀包含”改善纖維肌痛症的生活品質”、”巴金森氏症相關之動作障礙與憂鬱症”、”多發性硬化症之腿部肌肉痙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風後之失語症與憂鬱症”也有部分文獻報導。而台灣腦中風學會的三個臨床治療指引也提到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可以有助於改善中風後的肢體運動功能、緩和肢體痙攣、改善吞嚥功能與降低憂鬱情緒。而要注意的是,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在腦中風學會治療指引中是屬於輔助治療,中風後的患者仍然要接受復健治療與訓練。單純只做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並不會改善中風後症狀。
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的安全性
目前國際臨床神經生理學學會聯盟有提出經顱磁刺激的絕對禁忌症(極度不建議進行、有可能產生危害),包含身上有人工電子耳、心臟節律器、深腦刺激術電極與電池、眼中曾有或疑似有金屬碎屑侵入(如鐵屑)、其他體內植入之醫療電子裝置、或其他無法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相同禁忌症。另外,曾有癲癇病史與腦外傷(含開刀)的患者,目前是歸類在相對禁忌症中。在這之外,一般狀況下,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多半是暫時性的頭痛或頭暈。這些給予短暫的輕度藥物治療皆可緩解。唯一要注意的是癲癇的誘發(十萬分之三的機率),這需要仰賴專業醫師的事前評估及小心的執行治療方案。
若對於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想進一步了解,請網路搜尋 林口長庚大腦調控中心神經內科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