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新聞與觀點
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研究 即時有效的兒童心肺復甦術 救活率增一倍
2019-12-05醫事課醫療事務組
為找出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OHCA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與其預後相關因素,促進到院前及到院後醫療照護計畫的改善來提高存活率,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進行了一個單一急診中心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回顧,研究結果並已於今年5月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
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李嶸醫師表示,這次是收錄林口長庚醫院從2005年至2016年這12年間,152位18歲以下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進行研究,男女生約各佔一半,47%小於1歲;平均每個月約有1.5例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
研究結果發現,有高達76%兒童心臟停止是發生在家裡或住所,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有54%是因為呼吸道窒息才導致心臟停止。呼吸道窒息原因則包括最常見的兒童猝死(約佔30%)、嗆到(約佔9.8%)、溺水(約佔3.3%)、火災(約佔2%)…等。顯示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與成人完全不同,成人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大部分原因是心因性的問題。
研究同時發現,這152位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其中僅三分之一經過急救後可恢復持續自發心跳,有14%可存活到出院,而預後良好可恢復日常生活者僅剩5%。
李嶸醫師指出,此次研究還有一項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有接受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也較高。研究顯示,15位有接受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其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為60%,而137例無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其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僅為32%。顯見即時有效的兒童心肺復甦術可增加救活率高達一倍。
李嶸醫師因此呼籲,不要遲疑或害怕替心臟停止的兒童做即時心肺復甦術,早一秒急救,增一分存活。他強調,本研究發現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只有約10%病例接受即時心肺復甦術,遠低於國外的35%;也低於2016年到2018年消防署統計的總即時心肺復甦術46%的比率。
李嶸醫師認為,對兒童急救技術的不熟悉,是造成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在急診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降低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們除了要加強照顧者的兒童安全教育外,推廣及時有效的兒童心肺復甦術更是首要之務。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為讓大眾熟悉兒童心肺復甦術並能有效施行,已成立「兒童心肺復甦術教學團隊」,負責教導訓練民眾或團體學會施行兒童心肺復甦術。對於醫護專業人員協助提升兒童急救品質部份,長庚兒少保護中心與加拿大亞伯達大學附設兒童急診中心一起合作「兒童急診高擬真情境模擬(High-fidelity simulation)教學」,應用電腦控制的擬真電子病人,在真實的醫療環境下,模擬急重症病人,讓學員能隨時身歷其境的練習,進而提升醫護專業人員的急救能力,使兒科急重症病人獲得更好的醫療救治與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