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七期 114年7月1日發刊
鎮靜麻醉新趨勢
兒童牙科鎮靜麻醉
◎林口長庚一般麻醉科主治醫師 蕭裕叡
很多家長都有帶小孩到牙科門診做檢查治療的經驗,牙科醫師常使用行為誘導的方式來降低孩子們的焦慮,讓治療能順利進行。然而對於安撫後仍然無法配合的孩子,以往只能用約束板或是全身麻醉的方式處理,近年來由於麻醉技術和藥物的進步,麻醉醫師可給予適當的鎮靜藥物,讓小孩在睡著的情況下,順利完成牙科治療。

何謂鎮靜麻醉?和全身麻醉哪裡不同?
鎮靜麻醉大多是透過靜脈注射的方式。在兒童牙科治療方面,麻醉醫師可透過點滴給予適當的麻醉藥物,精準地控制在中、重度鎮靜的麻醉深度,讓小孩可以在睡著無壓力,且能保有自主呼吸的狀態下進行牙科的治療。因為此種麻醉方式甦醒的時間比較短,也少有噁心嘔吐的不良反應,過程「就像睡了一覺」,因而有「舒眠麻醉」一說。至於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的過程中常需要進行氣管內插管以維持呼吸道暢通,所以甦醒時間較長,也有比較高的機會出現噁心嘔吐和喉嚨的不適。

所有兒童都適合鎮靜麻醉嗎?
並非所有的兒童都適合接受舒眠鎮靜麻醉。若有嚴重的顱顏異常(下巴過度短小)、複雜性先天心臟病、癲癇或是其他嚴重系統性疾病患者,都不適合接受鎮靜麻醉。除此之外,體型太小的小孩,又或是接受麻醉前一至兩週內有嚴重呼吸道感染(如發燒、濃痰、黏稠鼻涕、氣喘發作等),因為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也不適合接受鎮靜麻醉。

麻醉前的準備
麻醉科醫師執行麻醉前需要做完整的麻醉評估,包含小孩的出生狀況、有無特殊先天性疾病史、呼吸道的評估、麻醉接觸史及藥物過敏紀錄等,並且與兒童牙科醫師討論牙科治療的內容與時間,確保孩子在鎮靜麻醉下的安全。

除此之外,在麻醉前幾天,麻醉團隊會再次與家長聯繫,確認小孩近期的身體狀況,並且告知家長麻醉前的注意事項。確定牙科治療的日期時間後,需要家長一同注意,需有足夠的禁食時間,才能有效降低小孩在麻醉過程中被自己的嘔吐物嗆到,進而引發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麻醉如何進行
治療當天,麻醉醫師會根據治療的計畫和小孩的狀況,讓小孩喝下少量的藥水,並在手背敷上局部麻醉藥膏,減少打針的疼痛感。待鎮靜的藥水和手上的藥膏發揮作用後,便替小孩在放鬆的狀態下打上點滴,然後從靜脈持續給予麻醉藥物。若遇到抗拒喝藥水的小孩,麻醉醫師會藉由氣體麻醉藥物的輔助作為誘導,讓孩子先睡著後再建立點滴給予靜脈麻醉藥物。

在治療過程中,麻醉團隊會使用高階生理及呼吸監測器全程監控小孩的生命徵象、血氧濃度、呼吸順暢度和鎮靜深度,即時且準確地做出處置,確保小孩的安全。若是治療時間較長或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會建議自費使用麻醉深度監測的儀器,提供麻醉中即時的腦波數據,如此可以更精準控制麻醉藥的劑量,除確保小孩維持在理想的鎮靜狀態外,也降低藥物相關的副作用。

麻醉後的照護
牙科治療與麻醉結束後,團隊們會與家長一同持續監測小孩的恢復,確認孩子的生理狀況和甦醒程度,返家前,也會跟家長做好詳細的衛教,了解治療後的注意事項與相關問題。

數日後,兒童牙科鎮靜麻醉的團隊們會用電話做後續的追蹤訪視,確認小孩恢復的狀況,提供家長照護上的諮詢與協助。

鎮靜麻醉後常見的症狀
一、頭暈、疲倦
小孩在鎮靜麻醉過後可能會感到頭暈、嗜睡與疲倦,這是常見的正常現象,建議讓孩子多休息,確保在有人陪伴下行動,當天也不建議進行耗體能的活動,避免活動中跌倒受傷。少部分的小孩在麻醉恢復的期間可能會有情緒的波動,出現哭鬧、煩躁,甚至有短暫的迷茫感。這些情況通常在藥效完全消退後會改善。

二、嘴巴麻腫或疼痛
在牙科治療中,牙科醫師通常會在治療的區域施打局部麻醉藥以及張口器的輔助,因此治療完成後嘴巴可能會有些微麻腫感。剛甦醒時,口水分泌和吞嚥還未適應,需要家長多留意口水倒流的情況避免小孩嗆咳。並提醒小孩不要咬嘴唇或是吸嘴唇,以免造成嘴唇破皮。

三、何時可以進食
由於在麻醉過程中,孩子的吞嚥反射可能受到影響,需要等待藥效完全消退及小孩完全清醒並且沒有噁心嘔吐的清況再進食。一般來說,在離開恢復室後約 1∼2小時左右,先嘗試喝少量的液體(如水或果汁),如果無不適,便可以吃一些清淡好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膩或過熱的食物,減少對胃部和口腔的刺激。

四、發燒
因為麻醉前禁食,小孩可能會有輕微脫水的狀況,因此在麻醉結束後,少數的孩子可能有輕微發燒的狀況,建議可多補充水分,觀察小孩的食慾及活動力,大部分的發燒約一天左右會獲得改善。如果隔天仍有高燒,則需要至小兒科求診,評估其他可能造成高燒的原因。

結語
一個成功的牙科門診治療麻醉,需要的不只是麻醉醫師,更需要完善的設備、細心又有經驗的牙科醫師,以及護理人員的悉心照護。長庚醫院的「兒童牙科舒眠麻醉」團隊從小孩治療前的評估到治療後的追蹤,都能提供完整的資訊與服務。希望藉由舒眠鎮靜麻醉的方式,讓家長和孩子不再為看牙而苦惱。
         
 
封面故事
兒童牙科鎮靜麻醉
無需插管、精準鎮靜──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的麻醉挑戰
往精準更進一步:鎮靜麻醉下的質子治療
醫學報導
冰凍肩治療新技術──超音波導引注射
特別報導
長庚體系 4位教授榮獲國科會 113年度學術大獎 展現醫學研究深厚實力
社服園地
2025年9月28日永慶盃路跑活動報名開跑
心靈點滴
愛與夢想──2025越南顱顏醫療團隊培育計畫
護理與公益 @cgmh
中醫報導
中醫兒科究竟在看什麼?
飲食營養
地中海飲食讓您的餐桌更健康
本月主題
鎮靜麻醉新趨勢
焦點話題
二尖瓣置換手術成功關鍵:選擇瓣膜時加入病因考量
精準醫療再突破 正子攝影可準確評估唾液腺癌放射治療效果
照亮史瓦帝尼的光──長庚伸援手助非洲病童重拾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