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七期 114年7月1日發刊
鎮靜麻醉新趨勢
精準醫療再突破 正子攝影可準確評估唾液腺癌放射治療效果
◎林口長庚放射腫瘤科系副系主任 謝承恩
林口長庚頭頸癌團隊跨科別合作,證實葡萄糖正子攝影可準確評估唾液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療效果,研究成果於 2025 年 2月發表核子醫學界頂尖國際期刊「臨床核子醫學(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台灣每年約新增近萬名頭頸癌病人,為全國第六大癌症,在眾多頭頸癌類型中,唾液腺癌屬於較為罕見的型態,僅佔頭頸癌總數約 3∼5%。這類癌症的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症狀包括耳朵附近的無痛腫塊,有些患者亦可能出現臉部歪斜、面癱等神經學症狀。由於唾液腺癌病例相對稀少,加上病程及預後變異性大,全球尚未建立統一的治療與追蹤準則,這給醫師和患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唾液腺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由於腫瘤常常侵犯神經、顱底等重要結構,導致不少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或即使手術仍存在殘餘腫瘤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放射治療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透過高能量的X 光或質子射線照射,放射治療能夠有效破壞癌細胞,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然而,由於唾液腺癌屬於生長速率較慢的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後,腫瘤明顯萎縮往往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此外,放射治療後周邊組織常會出現發炎反應,這使得傳統影像技術在判斷是否還存在殘餘腫瘤時面臨困難,也因此難以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這種不確定性往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增加了癌症可能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為解決此臨床困境,林口長庚放射腫瘤科陳柏元醫師及筆者的團隊,分析了林口、基隆、高雄及嘉義長庚 4 個院區共 115 位接受放射線治療的唾液腺癌病人,展開為期 5 年以上的追蹤、觀察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葡萄糖正子攝影對於評估唾液腺癌患者放射治療效果的準確性高達85%,顯著優於傳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約 60% 的準確率。

這項研究發現,葡萄糖正子攝影能更有效檢測出放療後殘存腫瘤的情形,並能更早識別出放射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從而及時介入輔助性化學治療或手術切除殘餘病灶,以期提高疾病控制的機會。對於放射治療效果良好的病人,正子攝影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後續醫療介入,進而減少由過度治療可能引起的顏面缺損、吞嚥困難、神經損傷等副作用風險。

林口長庚頭頸癌團隊多年來致力於跨領域協作,提供全方位醫療照護,本次研究證實了正子攝影在唾液腺癌放療後效果評估中的重要性,團隊期待此成果能被納入全球治療準則,造福更多患者,讓台灣醫療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芒。
         
 
封面故事
兒童牙科鎮靜麻醉
無需插管、精準鎮靜──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的麻醉挑戰
往精準更進一步:鎮靜麻醉下的質子治療
醫學報導
冰凍肩治療新技術──超音波導引注射
特別報導
長庚體系 4位教授榮獲國科會 113年度學術大獎 展現醫學研究深厚實力
社服園地
2025年9月28日永慶盃路跑活動報名開跑
心靈點滴
愛與夢想──2025越南顱顏醫療團隊培育計畫
護理與公益 @cgmh
中醫報導
中醫兒科究竟在看什麼?
飲食營養
地中海飲食讓您的餐桌更健康
本月主題
鎮靜麻醉新趨勢
焦點話題
二尖瓣置換手術成功關鍵:選擇瓣膜時加入病因考量
精準醫療再突破 正子攝影可準確評估唾液腺癌放射治療效果
照亮史瓦帝尼的光──長庚伸援手助非洲病童重拾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