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卷第五期 114年5月1日發刊
跨越免疫挑戰 守護孕期健康
小寶貝,我們一起練習回家
◎林口長庚 10L 兒科病房護理師 陳昱臻
兩名身著加護病房花花衣的學姊推著迷你的嬰兒病床,床上傳出寶寶不安的哭鬧伴隨血氧機無法順利偵測的警示,在一旁則是亂了方寸與手腳的爸爸媽媽,這是我初次見妳的人物場景 − 嗨!小寶貝,妳好。

5 個月前,28 週多一點點出生早產的妳,體重原本不到 1000公克,經過加護病房醫療團隊的細心照料,來到兒科一般病房時,妳的體重已突破 5 公斤大關。這是妳第一次離開都是寶寶的大通鋪、離開緊迫盯人的心電圖監測器以及離開加護病房機器的喘息聲,來到人來人往還有爸媽陪伴的地方。小小的妳躺在大大的床上,水汪汪的大眼睛環顧四周,雙耳逐漸適應各種聲響,鼻子戴著合乎妳臉龐大小的氧氣鼻導管,嘴巴有律動的吸吮著早產兒奶嘴,嘴角露出妳攝取養分的口胃管,每個微小的細節是如此精緻。將妳安頓好後,我看著妳的爸媽仍然緊張,但露出微微的笑容。

初與小寶貝長時間相處,除新手爸媽常見的問題,還要學習口胃管灌食、管路固定及氧氣使用等,每天都有好多功課需要達成,一天、兩天,即使有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的各種說明,我仍在妳爸媽眼中看見惶恐的緊張情緒,尤其夜幕降臨,換上居家型呼吸器,當妳情緒波動起伏,血氧機便會發出抗議的尖叫聲,寶寶哭鬧、機器警告、爸媽便無法休息睡好,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每天早上來接班總會新增不同的待辦事項,無一不是要我們一起準備好,讓爸媽能夠順利帶小寶貝回家。

從嬰兒病房轉入後,我是與妳和媽媽相處時間較長的護理師阿姨之一,期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該屬妳轉入的第 3 天早上,我照常在護理站交班、備物,媽媽前來求助,說妳口胃管的固定鬆脫,需要幫忙,一進入病房媽媽便急著說道:「爸爸已經去上班,只剩下我一個人照顧寶寶,我很緊張、很害怕自己會做不好。」看著媽媽紅紅的眼眶,我們很有默契的不說破,就好似這樣可以讓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我走向床的一邊,摀住妳的雙耳,固定頭部,讓媽媽幫妳換膠布,無奈過程中膠布不聽指揮,媽媽的手指在妳臉旁游移,殘膠附著在管子,新膠布纏繞在媽媽手上,在她求助的眼神下,我接手固定,當再抬頭,眼淚從她紅紅的眼眶落下,她說:「我好笨,連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媽媽哭得更大聲了。我快步走向她,擁抱並輕聲說:「沒關係,妳辛苦了。」待媽媽整理好情緒,我們一起計算這 3 天的進步:媽媽學會了泡奶、灌食、口胃管位置確認與固定、氧氣及血氧機使用、呼吸器處置……,其實媽媽已經很厲害了,第一次與小寶貝 24 小時相處,而且因為小寶貝需要更多幫助,所以要比一般新手媽媽學習得更多,我告訴媽媽:「沒有人能一步登天,經驗是慢慢累積的。」希望她在傷心難過後,仍能為小寶貝勇敢茁壯,今天比昨天更進步。

經過我們一起練習,爸爸媽媽順利帶著小寶貝回家了。親愛的小寶貝,我想對妳說:爸爸媽媽很認真努力學習如何照顧妳,妳也要加油,持續健康成長喔!在臨床忙碌慣了,容易忘記護理的真諦在於 Caring,謝謝你們讓我再一次感受護理存在的重要性,讓我更加確信自己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護理這分工作。
         
 
封面故事
生育夢想的免疫阻礙: 如何跨過這道坎
如何客製化高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女性的試管嬰兒療程
紅斑性狼瘡與懷孕:一場希望與挑戰的旅程
醫學報導
達文西手術改善惱人子宮脫垂症狀
特別報導
林口長庚榮登美國 HIMSS數位健康指標評比全球第一 為國際醫療數位化典範
心靈點滴
小寶貝,我們一起練習回家
中醫報導
中醫偏鄉服務新氣象,長庚深耕復興區後山三里
飲食營養
端午佳節粽香四溢,如何吃得安心又健康?
兒童醫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與單株抗體:保護高風險族群的新選擇
本月主題
跨越免疫挑戰 守護孕期健康
焦點話題
孕期易發生主動脈併發症
達文西機械手臂治療病態性肥胖 減重手術納入健保
長庚醫院於馬來西亞檳城舉辦 DRG 與智慧醫療研討會 深化台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