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台灣以全民健保聞名世界,但偏鄉地區的醫療資源不足仍是公共健康領域的挑戰。健保署從 2003年開始推動醫療院所承辦「全民健康保險中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巡迴醫療」,桃園長庚秉持偏鄉服務精神,從 2020年開始承接中醫巡迴醫療服務計畫,服務桃園市復興區的後山地區民眾,一開始在華陵里設點,到 2024年更拓展至三光里和高義里,增加服務的範圍。
台灣偏鄉醫療的挑戰與努力 偏鄉地區醫療資源匱乏一直是台灣公共衛生政策中的一大難題。復興區的華陵里、三光里與高義里人口不多,但後山土地面積大約是龜山區、桃園區與中壢區加總,後山居民往返最近的中醫診所需耗費兩小時車程。透過巡迴醫療深入偏遠山區大幅減輕居民就醫的困難,減少小病拖成大病的可能性,走出醫院的醫師提供當地家庭醫師的功能,做初步的診斷治療,如果需要轉到醫院做後續治療,長庚醫療體系也能提供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服務。
政府近年來也加大了對偏鄉醫療的投入,如提供巡迴醫療承辦費用、鼓勵醫療院所進駐偏鄉提供點值保障。但是長期穩定的醫療資源供應與專業醫療人力留任偏鄉仍是極大的挑戰。
中醫巡迴醫療:填補山區醫療資源空白 每週二與週四是巡迴醫療的日子,中醫巡迴醫療成員一大早 7點即開始集合,由一位主治醫師搭配護理師或是住院醫師,推著藥箱、針灸用具與電腦,搭上醫院派遣的車輛,開始一天的行程。從桃園長庚出發到復興區後山區域,繞經蜿蜒的北橫公路與綿延的山脈,單趟的車程就需要2 小時。服務點中以華陵里加拉文健站海拔最高,標高約 1200公尺,從林口臺地到拉拉山路途天氣多變,氣溫差 6 到 9 度,夏天常有山區午後雷陣雨,而平地卻沒下過雨。車程是巡迴醫療中醫療人員要克服的難處。
中醫巡迴醫療改善偏遠地區居民就醫困難,增加醫療的可近性,每週的巡診能定期追蹤,同時透過健保雲端資料,病人在其他醫療院所的資訊可協助病情解釋,並提供適當衛教資訊,例如近年研究中藥有保護慢性腎病的效果,透過雲端可查閱檢驗資料肌酸酐或腎絲球過濾率可作為中藥藥方開立的參考。桃園長庚2024 年 1 月至 11 月間,醫療團隊共服務 76 天,累計就診達2,083 人次,平均每日服務 27.4人次,全年度預計突破 2,400 人次。
中醫巡迴服務內容包括針灸、傷科推拿及中醫內婦兒科診療,從最常見農作後的筋骨痠痛、年長者的退化性關節炎、婦科疾病與兒科,中醫提供多科別的診斷治療,提供跨科別的服務,非常適合偏遠地區多樣化的就醫需求。
總結 桃園長庚的中醫巡迴醫療計畫不僅展現了中醫在偏鄉地區的醫療價值,也成為台灣解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問題的成功範例之一。隨著更多資源與創新模式的投入,相信未來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將更上一層樓,真正實現全民健康的目標。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