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卷第七期 111年7月1日發刊
長青院區樂齡新視界∼經營第三人生,安心終老
「從築夢、逐夢,到圓夢」,談護理之家優質照護
◎長青護理之家護理部護理督導 邱綉玲
時光荏苒,長青護理之家成立已逾20年,時間流動中,生命的故事一件件、一樁樁,總發人深省。雖然因為疾病的因素導致身體功能的限制,但在每位住民心中仍然懷抱著對自己與家人的心願與夢想,然而在護理之家如何讓「夢想成真」,需要照護團隊、住民共同努力。

小娟因脊椎疾病影響四肢肌力及呼吸,年僅40多歲,身上鼻胃管、氣切管及導尿管已伴隨她將近6年,氣切管影響她的溝通,起身坐於床上不到10分鐘小娟已覺得喘、呼吸費力,因手、腳肌力不足,無法下床、手無法握取物品,臀部有一深層褥瘡傷口,棉枝上的棉球可以整個沒入傷口中。小娟原本由外籍看護在家照顧,因外籍看護離境,入住到護理之家接受長照喘息服務,入住時跟小娟及小娟的先生談到入住護理之家的期許,小娟只淡淡地說「像我這樣還能做什麼?」,透過照護團隊評估、護師引導,小娟夢想著能親自寫信給她2個幼小的孩子,留下媽媽對孩子的關愛與回憶。

「住民的小夢想,就是我們的大代誌」,是照護團隊會竭盡所能去嘗試、努力的方向。基於這樣的理念,長青護理之家近幾年,致力於發展住民日常生活活動功能促進方案,透過跨團隊專業的協助,規劃「離床訓練」、「生活化復能運動」,由護理照護人員評估、引導、協助、激勵住民。在「離床訓練」中,護理團隊與專責醫師、復健科醫師共同制定肺部呼吸訓練計畫及操作指引,護理師評估住民狀況後納入訓練,並規劃每日訓練計畫,照服員漸進式協助住民從躺床、床頭抬高45度、60度,最後的目標坐在床緣、輪椅上至少30分鐘,訓練過程除教導住民深呼吸、擴胸運動,增加其肺活量之外,尚需監測住民血氧濃度、生命徵象並維護住民安全。

推展「生活化復能運動」,跨專業團隊由護理與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復健科醫師合作,研發上肢下肢共10項日常生活活動訓練項目,分解各項動作製作成手冊,邀請住民共同參與輔助教學短片拍攝,吸引住民加深印象,舉辦「日常生活活動訓練衛教指導及成功案例分享」,增強住民執行意願;運用團體活動設計及引導,增加住民參與及信心,例如「坐站作戰」訓練上下肢肌力時,讓住民相互鼓勵建立盟友關係,照護人員成為住民最佳的加油應援團,讓生活化復能運動融入每天的生活中(如圖)。

小娟的褥瘡傷口在護師照護下復原了,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也在照護人員共同努力下,從臥床採漸進式的進步到能在床緣、輪椅坐1小時,手部肌力可以舉起物品,但因握力及精細動作無法完成,護師與職能治療師共同討論製作輔具,小娟終於可以握筆寫字,寫下她對孩子滿滿的叮嚀及祝福,小娟可以自己吃飯、刷牙、洗臉,經訓練後鼻胃管也移除,最後返家照顧,離開護理之家時,小娟眼中充滿喜悅與自信,她感謝大家不僅完成她的夢想,更讓她能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尊嚴的活著。

跟小娟一樣,胡大哥想要能自己吃飯,鄭奶奶希望能寫信給好朋友,張伯伯期望自己還能走路,這些對其他人而言也許輕而易舉,但對護理之家的住民卻是日暮途窮般的「夢」,照護團隊多方嘗試引導住民及家屬「築夢」,也和住民們並肩努力「逐夢」,協助他們實現「圓夢」。護理機構的住民年齡大、慢性病及多重疾病問題,導致長期失能,我們除了為住民、長輩提供生活照護,更期望在照護團隊的協助下,除了生活的日常,也能透過具體的照護訓練方案,延緩住民失能、失智。

「人因夢想而偉大」,讓我們陪伴著住民一起追夢、努力完成與自己生活中最貼近的事物,珍視住民的夢想與尊嚴,是我們機構始終不變的照護理念及承諾。
         
 
封面故事
傳承人生經驗與智慧、身心富足的銀髮生活
活躍老化、健康自在
感恩
「從築夢、逐夢,到圓夢」,談護理之家優質照護
運用資訊化作業提升 護理之家住民用藥安全
特別報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委託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興建經營)兩週年慶特別報導
社服園地
抗疫好生活,土城醫院抗疫好生活,土城醫院給你防疫百寶袋給你防疫百寶袋
心靈點滴
守護病人的個案管理師∼助受多重打擊之癌症病人完成治療
醫脈相傳
天馬行空的漫畫家∼麻醉部 鍾志豪醫師
中醫報導
中暑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中醫整合照護治療 緩解小兒氣喘症狀
飲食營養
水果?蔬菜? 揭開番茄的面紗
兒童醫療
腸道微菌叢移植於兒童的運用與概況
焦點話題
防疫中藥是否含有 「運動禁藥」?長庚運動藥師釋疑
長庚有愛,協助國小教師重現美妙人「聲」
長庚醫院發表嚴重藥物過敏非類固醇藥物的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