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五期 113年5月1日發刊
兒童餵食困難
世界在流行~新冠病毒「Omicron」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 黃崇瑋
Omicron(B 1.1.529)這個新的變異病毒株,是在2021年11月中旬在非洲南部國家「波札那」第一個被發現,很快在南非也被鑑定出來,2021年11月底就被世界衛生組織跟美國歸類為「須關注的變種(variants of concern, VOC)」。Omicron成為第五株關注的變種病毒,前頭有Alpha、Beta、Gamma、Delta變種病毒。在南非新興崛起的第四波疫情-Omicron,兩個月成為主要流行株後,最近新增案例數陡降。在Delta病毒株流行疫情時,醫院不堪負荷,氧氣與加護病房都幾乎耗盡;然而Omicron在南非帶來的景象,卻是醫院很少滿床,醫療工作人員負擔也降低一些。南非度過了這關,跟人們有施打疫苗以及過去高感染率有關,南非民眾已經有集體免疫力,大大降低第四波疫情的嚴重度與死亡率。
然而,美國這波疫情十分嚴峻。2021年12月1日發現第1例Omicron後,僅1個月時間確診案例便超過本來的Delta株,12月底已佔6成新增案例,每日增長百萬例。到2022年1月中,美國Covid-19病例數有所下降,尤其東北部,案例增加到了高原期,希望這是Omicron浪潮(Omicron surge)消退的徵兆。但也有專家表示,美國尚未達到病例的峰值,因為篩檢量能有限,許多居家自我檢測沒有計入官方統計。根據美國官方數據,雖然過去一週每天Covid-19篩檢量下降了3分之1,但是因為住院和死亡人數與新個案數,會有一週的延遲時間,因此這些人數仍在上升,醫院「嚴重人員短缺」的聲浪也不斷湧現,這波Omicron浪潮的波峰也正朝中西部移動。美國截至2022年1月21日,疫苗覆蓋率:至少一劑、完整接種與追加劑,分別是76%、63.6%、25.3%;總感染人數也約7千萬例,在美國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
英國從2021年12月開始同樣被Omicron肆虐,高峰曾達一日20多萬新案例,但在病例數快速增加時,住院率與死亡率並未顯著上升,而且在2022年1月病例增加也有趨緩,約一日近10萬。這波疫情對醫院造成的壓力較預期的少,可能與高疫苗覆蓋率高有關。英國截至1月21日,疫苗覆蓋率:至少一劑、完整接種與追加劑,分別是91%、84%、64%。
Omicron傳播速度非常快,那R0值(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基本傳染數)是多少?R0值越大代表病毒的繁殖速度越快,傳染力越強,國外文獻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的一則新聞提到,R0值原始武漢株為2.5、Delta株為7,而Omicron可能高達10,國外文獻Lancet一篇評論提到,Omicron案例早期的病毒量倍增時間1.2天比Delta的1.5天還短;另外,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的初步分析,Omicron有相較Delta更短的發病世代間隔。如此強的傳播力,推測是因為它有更多的基因突變。已經高達60多處的基因突變被發現,約有30多個突變處是在棘蛋白,這突變量是Delta株的3.4倍,突變能增進病毒和細胞的結合及融合,這些都會增加病毒的傳播力。
突變帶來了哪些影響?就診斷工具的角度而言,美國FDA針對現行的快篩抗原檢測跟分子診斷PCR作分析。快篩抗原檢測還是可以檢測出活的Omicron病毒,但敏感度下降;分子診斷PCR部分,幾家只針對病毒單一基因作為檢驗標的之實驗室被淘汰。這跟Omicron出現S-gene基因變異有關,這些實驗室主要檢測S-gene的部分,所以一旦目標出現變化,就會測不出病毒而呈現偽陰性。事實上,這並非Omicron獨有,之前的Alpha株也有此現象,但對於有多重標的之PCR檢驗反而有益,因為依然檢測得出來SARS-CoV-2病毒,藉由測出S-gene的缺失可以更快速偵測出Omicron。
Omicron的症狀是甚麼?嚴重度如何?就目前所知症狀與Delta 變異株並無法區別,流鼻水、頭痛、疲累、打噴嚏跟喉嚨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少於50%的人有過去COVID-19三個典型症狀咳嗽、發燒、嗅味覺異常。發表在國外文獻JAMA的研究信,一個在南非的觀察型研究,比較Delta與Omicron流行期的差異,發現在Omicron流行期,住院人數跟比例都較之前低,而且較少用到呼吸器或氧氣,跟這隻病毒比較少侵犯肺部有關。在動物實驗跟人類肺部細胞實驗,Delta病毒會經由富含大量胞膜表面蛋白的肺泡進入而感染下呼吸道,但是Omicron很少走這一路徑感染下呼吸道細胞。Omicron幾乎是輕症為主,但我們不能因此輕視這隻病毒,由於傳播力強造成感染人數很多,有一定比例的住院與死亡人數,便會造成龐大的醫療負荷與社會壓力,依然必須審慎面對。
Omicron的大量突變造就了免疫逃脫的特色。兩篇刊登在文獻NEJM的研究指出,使用感染過新冠肺炎的病人血清或是打過兩劑mRNA疫苗的人,對於Omicron的中和抗體效價明顯低於初始武漢株跟Delta株,而且預防住院的效果也有所下降;但是打第三劑疫苗後,中和抗體能顯著上升。此疫苗加強劑除了增加抗體效價,會促使抗體與病毒結合能力更加成熟,也會活化人體的T細胞免疫。施打第三劑疫苗在來勢洶洶的Omicron面前勢在必行,增加保護力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
感染到Omicron的人,現今是否有武器給予治療?大量的Spike protein突變,幾種用來對抗新冠肺炎的單株抗體效果顯著降低。目前美國NIH COVID-19的治療指引,有以下方針:
一、暴露前預防性投藥:適用於≧12歲,中至重度免疫低下且施打完新冠疫苗疫反應不足的族群或是不適合施打疫苗的族群。
二、輕中度COVID-19,但潛在高風險住院的「非住院病人」多種治療選擇。
台灣第一個Omicron本土案例是在2021年12月29日,防疫旅館內的群聚感染。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台灣防疫一直是模範生,即便到現在每日有數十例本土案例,包含西堤、高雄港、桃園工廠等複雜的傳播鏈,目前政府對於傳播鏈的掌握度是高的,希望每個人找回以往防疫的習慣與精神,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清潔消毒環境等,並趕緊完成疫苗施打,建議打第三劑,經由大家的努力與堅持,能將病毒擴散降至最低,挺過每一波的大浪。
         
 
封面故事
嗜伊紅性食道炎∼被忽略的兒童腸胃道疾病
小孩也會火燒心?談兒童胃食道逆流
我好胖,我不敢吃飯∼認識神經性厭食症
家長如何面對兒童餵食困難
醫學報導
晶片檢測急性腎損傷,迅速提供臨床診斷
腎源性益生菌 Lm 在改善腎功能的研究新知
中醫報導
降膽固醇吃紅麴∼你吃對了嗎?
兒童醫療
認識兒童性早熟
本月主題
兒童餵食困難∼孩子好好吃飯也是一門學問
焦點話題
長庚質子治療大型肝癌突破
台灣跨性別手術的最新進展∼3D 內視鏡取腸併隱痕女陰成型術
台北長庚為 102 歲血液透析治療人瑞慶生
長庚達文西在中台灣、精準微創在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