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齲齒從小開始最有效! |
 |
◎長庚醫院北院區兒童牙科系主任 莊麗娟 |
 |
 |
 |
 |
 |
某天我們的門診來了一位很乖巧13歲的女孩,在實習醫師檢查口腔與X光拍攝後,發現全口非常嚴重的蛀牙,實習醫師很緊張的跑來告訴我:「怎麼辦!這個小女孩,沒有一顆牙齒是完整的,每一顆都蛀掉了,至少有10顆牙齒變成爛牙根需要拔除,至少6顆恆牙要做根管治療,剩下的牙齒可能要試看看是否可以填補不然就要做牙套包起來!」詢問孩子與父母平常如何照顧孩子的牙齒,發現是家長工作非常忙碌,很少帶孩子去牙科院所看牙齒,孩子本身也不確實刷牙用牙線,導致現在變成非常嚴重的全口齲齒,而且左下臼齒區牙肉腫脹,臉部也腫起來了。現在要介入治療就變得非常困難,如何重建功能與美觀,並兼顧顏面顎骨與齒槽骨的生長,就變得非常複雜。 然而齲齒是兒童最常見的口腔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年調查顯示,我國1歲兒童齲齒率為2.31%(平均乳牙齲齒與填補顆數(dft=0.06)),2歲兒童齲齒率為14.68%(dft=0.51),3歲兒童齲齒率為42.70%(dft=1.81),4歲兒童齲齒率為56.66%(dft=2.73),5歲兒童齲齒率為65.43%(dft=3.44),隨著年齡的增加齲齒率和平均齲齒與填補顆數會跟著快速增加。(圖一) 而且有蛀牙經驗的孩子,未來再蛀牙的機率比沒有蛀牙經驗的孩子高60%,一旦開始蛀牙後,如果沒有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與預防以及改善口腔衛生習慣,就會進入蛀牙快速擴展的惡性循環中,齲齒面數目不斷地增加,造成孩子牙痛或是咀嚼困難與不美觀,變成孩子、家長與牙醫師的夢魘。 齲齒的過程是從初期輕微的脫鈣開始,此時若能補充氟化物與加強潔牙,有機會可逆轉輕微脫鈣的過程,但是一旦有齒質喪失後,就變成「不可逆」的過程,逐漸變成越來越大的蛀洞,因此從還沒有齲齒,就努力地保留完整的齒質是預防齲齒發生最有效的方式! 牙齒的功能,包括咬、說、看: 一、維持正常的咬合咀嚼功能: 牙齒蛀光會影響孩童咬合與咀嚼,進而影響進食,造成攝取營養困難。 二、發音: 若牙齒因為嚴重蛀牙造成齒質大量缺損,特別是在門牙區,可能造成無法發出正確的脣齒音,變成講話會漏風。 三、美觀: 若前牙區有明顯的大蛀牙,就會影響美麗的笑容,也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自信心受損。另外嚴重的後牙蛀牙會導致牙齒無法發揮正常的咀嚼功能,咀嚼肌肉發展受限,影響臉形發育。 牙齒有這麼重要的功能,那麼要如何預防蛀牙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要形成蛀牙有4大因素:牙齒、造成齲齒的細菌(牙菌斑)、食物、時間,要造成齲齒必須四個因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圖二) 我們可以針對這4個因素,分別作一些預防的措施: 一、減少「牙菌斑」的量: 保持口腔及牙齒的清潔,例如確實地刷牙與牙線的使用。 二、減少食物停留在牙齒上發酵的「時間」: 保持口腔及牙齒的清潔,例如確實地刷牙與牙線的使用。 三、減少食用牙菌斑喜歡的「食物」: 正確食物的選擇與正確飲食的觀念。 四、增強「牙齒」本身抗齲齒的能力: 氟化物的使用與溝隙封填。 有鑒於齲齒預防應從小做起,長庚醫院自2020年起規劃校園學童口腔保健計畫,製作生動活潑的衛教影片,特別邀請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擔任影片中的醫師角色,親自教導小朋友如何正確使用牙線,另製做口腔衛教包,並安排牙科醫師走入校園教導小朋友正確刷牙及使用牙線,從小養成潔牙習慣,共同促進學童口腔健康。(圖三) 相信透過醫院的衛教推廣活動與衛教影片傳播,讓國內所有的學童們都可以學習到正確的潔牙觀念,並加以實踐,就可以有效預防齲齒的發生,而個別的預防措施將在後面幾篇文章詳述。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