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引進衛教機器人 造福眼科患者 |
 |
◎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任 黃奕修 |
 |
 |
林口長庚不斷致力落實衛福部「醫病共享決策」,今年更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病人推出長庚衛教機器人,它具有「AI語音雙向對話功能」及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衛教專業資料庫,讓在診間前等候的眼科視力不佳患者,也能透過語音詢問,聽衛教機器人回答,進行初步衛教,並於門診時與醫師確認疾病相關衛教資訊,也能透過醫院診間觸控電子看板或手機點選使用,上線3個月已服務超過百位患者,佳評如潮。 林口長庚「眼科醫病共享決策平台」使用至今之優良成效,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親自出席記者會,見證醫病共享決策結合智慧醫療再創佳績。石崇良司長表示,長庚衛教機器人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運用智慧科技提升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讓醫療人力的發揮更有效率、醫療服務更有品質,亦能進一步促進醫病溝通關係。 黃斑部病變患者本身即視力較不佳、進診間常常又必須進行散瞳檢查,因此在進行疾病衛教時,如果能夠以用「聽」而非「看」的方式進行,對病人十分有助益。長庚衛教機器人具有豐富的資料庫,是以數以百計的病人治療回饋彙整而成,歷時5∼10年,而資料庫問題是由患者使用經驗投入於協助設計提問、修改,因此更能夠貼近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患者的生活。我們希望使患者獲得的醫療照護不僅只有看診時的幾分鐘,而應能更完整、連續性的照護。另外,患者在離開診間後無論是持續追蹤病情或是治療階段,只要連結到系統皆能提供更新資訊,以自身需求為導向,近似於聊天機器人的個人化服務轉移到醫療上,更是智慧醫療落實於醫病共享決策的實現。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賴旗俊表示,醫師看診時間有限、每天有眾多看診患者人潮,無法在有限的看診時間內完整理解,認知差異大,因此針對醫院病歷改造、醫師臨床決策輔助系統、智慧化醫療、大數據應用中心,以醫病共享、智慧醫療為起點,並以眼科患者方便獲取資訊方式–「AI語音雙向互動」功能,開創出全新照護系統。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部主任吳為吉表示,智慧型產品的普及使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常見視力模糊、視野扭曲變形、視野出現黑影等症狀,是致盲的主因之一,建議糖尿病患者需定期進行眼底檢查,且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可避免失明危機,讓血管恢復功能視力獲得改善。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