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研究大樓啟用~激發醫療生技研究能量 促進醫療水準提升 |
 |
◎林口長庚醫研部專員 林欣欣◎林口長庚副院長 馮思中 校閱 |
 |
 |
 |
 |
 |
林口長庚肩負醫學研究使命與生醫產業發展重要助力的新建大樓―研究大樓,今天(5月23日)正式啟用。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王瑞慧董事長致詞表示,研究是醫療創新與提升的根本,因此長庚醫院一直積極鼓勵研究,每年投入龐大經費支持院內外研究,發表的論文每年平均超過2,300篇,在全國醫院中排名第一。希望研究大樓啟用後,為所有研究團隊提供最優質的研究環境,再創長庚研究巔峰,也為台灣生醫產業及轉譯醫學帶來新的里程碑。 林口長庚研究大樓啟用典禮於2019年5月23日上午10:30舉行,眾多貴賓到場祝賀,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董事王貴雲、林澤安、李鴻鈞等均出席觀禮。 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表示,創辦人王永慶先生開辦長庚醫療體系後,對醫學研究的投入不遺餘力,持續提升醫療專業與健康照護水準。王創辦人高瞻遠矚,早在2005年1月19日便核定興建研究大樓,以深耕醫療研究領域,提升醫療科技水準及研究能量。 研究大樓坐落於林口長庚永慶尖端科學園區,為一棟地上10層、地下2層之建築物,樓地板面積共14,934坪,2015年10月開工,2019年4月完工,斥資新台幣33億元,結合生態與資源再利用的環保綠能與科技化之研究設施。內部規劃強調促進各單位間跨領域研究合作為重點,以讓不同研究群體的多元面貌在研究大樓各個樓層施展,共同創造與激發出巨大的研究能量。 近幾年長庚醫院的研究不斷突破創新,從癌症領域研究、生物標誌研究、基因次世代定序分析、免疫學研究、質子治療研究等,到目前的微生物與糞菌植入術之轉譯醫學研究、細胞治療研究、人工智能(AI)等,都有重大成果發表。研究是提升醫療創新的基礎,因此長庚為了提供同仁更優質的研究環境,在「永慶尖端醫療園區」裡,以黃金級綠建築概念新建這棟研究大樓,結合鄰近的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整合成一塊兼具研究、治療、會議的多功能園區。 研究大樓一樓為挑高明亮大廳,內部設有一間可容納450人的綜合會議廳、兩間會議室,以及一間數位圖書室提供研究人員檢索學術期刊與網路上各類資源。2~3樓設有多元且獲得OECD GLP(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優良實驗室操作)、ISO 17025等國際認證之國際級實驗室,以確保高品質之實驗結果。地下兩層則是國內最新式且有自動化管理系統的「實驗動物中心」,能提供研究人員最完整先進的研究需求,進而對國內的醫療發展有更大的期許。 翁文能研發長表示,動物實驗是醫療生技發展過程中相當基礎卻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許多動物與人類的遺傳基因相近,從生理、代謝到發育等的表現都極具參考價值,對於未來醫學研究與發展相當有幫助,且能加速國內生技產業及轉譯醫學之發展,強化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林口長庚馮思中副院長指出,因考量震動易影響動物照養及造成影像數據不準確,因此實驗動物中心設置在地下兩層,並以微震工程加強。內部設有動物飼養區、亞洲第一套隧道式自動化清洗整合系統、實驗區、智慧型開刀房,均為全換氣空間,溫、濕度及房室壓差等全部電腦控制,完全符合「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協會(AAALAC)」的認證規範。將可提供完善的動物影像攝影、基因轉殖、基因剔除、胚胎冷凍以及免疫組織鑑定等實驗服務,以期能將動物研究成功應用在臨床試驗。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將秉持王永慶創辦人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繼續鼓勵人員投入醫學研究領域,以激發台灣醫療生技的研究能量,並進一步促進台灣醫療水準的提升。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