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見的步態異常問題 |
 |
◎林口長庚神經肌肉疾病科主治醫師 廖洺鋒 |
 |
 |
 |
人類能以雙腿直立行走,需要神經肌肉系統、骨骼系統及心肺系統複雜精密的協調。隨著年齡的老化,各項系統功能產生的衰退,均會影響老年人的步態及行走能力。依據國外的統計,大於80歲的老人約有60%有步態異常的問題。 老年人若有步態異常的問題,會減低老年人獨自行走的能力及增加意外跌倒的機率,嚴重影響到後續生活自理的能力及生活品質,最終無法行走。本文介紹幾種老年人常見的步態異常問題,提供大家參考及注意。 一、身體系統性因素 老年人要能站立及正常行走,需要有最基本的心肺功能及體力。故身體系統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腎疾病、電解質失調,感染及貧血等,都有可能限制老年人的體力,使老年人行走困難甚至臥床。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經常需要服用多種藥物,許多藥物如鎮靜劑、抗組織胺、降血壓藥、抗憂鬱及抗癲癇藥物、安眠藥等副作用均有可能造成老年人的步態不穩。統計顯示,若老年人服用超過4種以上藥物,將使跌倒的機率上升。故面對有步態異常問題的老年人,初步應先評估基本的身體狀況及用藥紀錄。若罹患上述慢性疾病或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需優先治療老年人原本的慢性病,及調整用藥。 二、骨骼系統 骨骼系統退化為另一類常引起老年人步態異常的問題的原因。通常骨骼系統退化會導致漸進式的步態異常,並合併退化部位的疼痛。常見造成的原因有:膝關節退化、脊椎骨骼系統退化如椎間盤退化突出、椎骨間韌帶鈣化,骨質疏鬆等。 膝關節退化會引起膝蓋腫脹及疼痛,患者會因膝蓋疼痛,無法負荷體重而難以行走。腰椎退化性疾病會引起老年人下背疼痛,若退化突出的椎間盤(俗稱骨刺)壓迫到腰椎神經根,會引起下肢麻痛及步態異常。 頸椎退化性疾病會造成頸部疼痛,雙上肢麻木;嚴重時退化突出的頸椎韌帶或骨頭會壓迫到脊髓本身,造成下半身麻木、四肢無力、無法行走及大小便失禁。老年人產生步態異常問題,在排除身體系統因素後,可注意是否有上述骨骼系統退化的問題。 三、神經系統 維持步態需要神經系統複雜的協調。在評估老年人全身性疾病及骨骼系統的狀況後,需後續評估神經系統是否產生異常。以下介紹另外幾類常造成老年人步態不穩的神經性原因。 腦中風 眾所皆知,老年人中風後會影響到老年人的行動能力。通常老年人因中風影響到運動系統,造成半側偏癱,便會步態異常。但中風的區域在小腦(影響到平衡感),感覺區(視丘),基底核(影響到動作協調),視覺區,同樣會造成步態異常。中風通常是突然發作,故老年人若在短時間內產生急性的步態異常,務必注意老年人的運動功能,平衡功能是否有喪失,及早至醫院就診,及早治療。 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症) 當老年人的步態異常是漸進式、慢慢的惡化,需考慮神經性退化疾病。最常見的神經性退化疾病為巴金森氏症。患有巴金森氏症的老年人常會產生小碎步,身體向前傾,會不自覺越走越快向前衝。除了步態問題外,也會難以保持身體平衡感,容易跌倒。病人也會有四肢肢體僵硬、動作緩慢、面無表情等症狀。若有上述典型巴金森氏症症狀,應及早就醫,通常症狀會在使用藥物後改善。 水腦 水腦症的初期症狀為步態不穩,初期可能只是走路稍微不穩,有時會被誤認為是巴金森氏症;但隨著疾病的進展,最後病人會有大小便失禁,記憶力也會變差。電腦斷層檢查會發現腦室積水。此疾病可以用外科手術治療,將腦部多餘的積水引流到腹部。若是典型的水腦症,病人的步態將會在手術後獲得改善。 周邊神經肌肉疾病 有些神經系統造成步態不穩的原因與骨骼系統的退化相關。如上述頸椎、腰椎退化性疾病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壓迫,產生步態的異常。另有一類的疾病是單獨影響到四肢末梢神經或肌肉。多種疾病均會造成老年人的末梢神經病變,最常見的為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當老年人四肢末梢神經產生病變,病人會覺得四肢末梢麻木、觸感變差,感覺不到地面,有的病人描述走路像「踩在棉花上」,而造成步態不穩。身體檢查會發現肌腱反射下降。 另一類的周邊神經肌肉病變是影響到肌肉,如皮肌炎或多發性肌炎,病人會感到近端大塊肌肉疼痛無力,引起步態異常。此類疾病較少發生於老年人身上;但若老年人產生此類疾病,需注意檢查是否有潛藏的癌病變。 結語 老年人產生步態不穩的原因十分多樣,也常常會合併數種原因。需要靠家屬提供詳細的病史資料,及醫師後續的身體檢查、神經學評估,才能確診。以上這幾大類會引起老年人步態不穩的原因,提供各位參考。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社服園地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